井冈山如何找到能包的大学生,怎样在井冈山找到大学生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42:29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井冈山的青年力量

这几天在井冈山培训中心,听到几位负责人都在聊同一个话题:现在要找到靠谱的大学生团队来做红色文化包装和宣传,还真得花些心思。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夏天,那支来自南昌高校的学生团队,他们把黄洋界的革命故事做成了系列漫画,年轻人爱看极了。那么问题来了,井冈山如何找到能包的大学生?这确实是个值得聊聊的事。

其实啊,很多高校都有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。就像江西师范大学,他们每年都会组织“红色文创工作室”的学生过来。这些学生可不是走马观花地参观,而是真扎在史料馆里待上半个多月,把井冈山的革命历史吃透了再做创作。我见过他们设计的文创帆布包,把井冈山杜鹃花和红旗的图案结合得特别巧妙,游客都抢着买。

说到怎样在井冈山找到大学生包,各个景区管理处都有自己的门路。有的负责人在高校兼职当导师,直接就能对接上优秀团队;有的会通过团委发布项目招标,让大学生们带着方案来竞标。茨坪革命旧址群的那个础搁导览系统,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的专业团队开发的,现在游客扫码就能看到逼真的历史场景还原。

不过要我说啊,最重要的还是得让项目本身有吸引力。现在的大学生见识广、想法多,如果只是让他们做简单的宣传册,估计提不起多大兴趣。但要是像茅坪坝文化园那样,把整个景区的文创产物设计都交给学生团队,给他们充分的创作空间,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。去年那套“红军粮”主题的食品包装,学生们把杂粮饼做成了革命故事套装,销量比传统包装翻了叁倍还不止。

当然啦,实际操作中总会遇到些难题。比如学生团队的时间安排和景区旺季经常冲突,或者有些设计方案虽然新颖但实施难度大。这时候就需要双方多沟通,景区方面也要有专人指导。拿笔架山景区来说,他们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岗,既解决了用人问题,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,这个法子挺聪明的。

眼看着暑假又要到了,各个景区都在筹备新的文创项目。我听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正在和几所美术院校洽谈,想把馆藏的红色文物做成系列盲盒。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,既符合年轻人的收藏喜好,又能传播革命历史,说不定能成为今年的爆款。

其实啊,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从来都不缺故事,缺的是用新方式讲故事的人。而当这些充满创意的大学生遇上厚重的革命历史,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就像有位景区负责人说的,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门打开,把平台搭好,让年轻人的才华有施展的空间。
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前两天在红军剧场看到的场景:几个大学生正在教当地小朋友用橡皮章拓印红色标语,孩子们学得可认真了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,不就是最好的文化传承吗?或许,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答案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