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品茶上课群,景德镇茶艺学习交流圈
上周叁晚上,我正对着家里那套落了灰的茶具发呆,手机突然震了起来。是个不太熟悉的朋友发来的链接,附了句话:“你在景德镇?加这个看看。”
点开一看,是叫“景德镇品茶上课群”的微信群。扫码进去那刻,屏幕唰地刷过十几条消息——有人晒新入手的仿明青花盖碗,有人在问周末去哪买茶席,还有位阿姨发了段小视频,她家博古架上摆满了各种釉色的茶杯。“这哪是聊天群,分明是茶具博物馆线上分馆嘛。”我忍不住笑出声。
茶香里的烟火气
群主是个微胖的中年男人,大家都叫他老陈。他总说:“咱们这景德镇茶艺学习交流圈,不说那些虚的。”确实,这里聊的全是实在事儿。上周六的线下活动在老陈的工作室办,二十多人挤在满是茶香的小院里。新来的姑娘手抖得差点把茶则摔了,对面的大姐顺手扶住:“怕啥?我当年第一次用茶壶,还把壶盖磕缺角了呢。”满屋子的人都笑起来。
老陈教我们赏瓷时特别有意思。他举起一只玲珑杯对着光:“看这透光的程度,得像看初恋对象那样仔细。”大家都凑过去,果然看见杯壁上透出朦胧的光晕。“景德镇的瓷器啊,”他摸着杯沿,“不光要养,还得懂它。就像交朋友,得知根知底。”
最近群里在热议春茶品鉴。李老师——就是那位退休的语文教师——在群里发了条语音:“刚试了今年的庐山云雾,配仿宋影青盏正好。谁想试试?我多备了两份。”下面立刻跟了七八条回复。这种分享在群里太常见了,有时候是茶叶,有时候是茶点配方,甚至还有人分享自己烧制的小茶盘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上周那场意外的线上茶会。本来只是几个人约好晚上九点一起试茶,结果陆陆续续来了叁十多人。大家开着视频,各自捧着茶杯,从茶叶聊到孩子升学,再从工作压力聊到最近发现的宝藏茶庄。虽然隔着屏幕,但那份温暖特别真实。老陈后来跟我说:“建这个景德镇品茶上课群的时候,真没想到能变成这样。”
昨天我又去了老陈那里,他正在整理新到的茶样。窗外飘着细雨,屋里碳炉上的水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。“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往这儿跑吗?”他递给我一杯刚沏好的岩茶,“不只是为了学泡茶。在这座到处都是瓷器的城市里,能找到这样一群人,用最朴素的方式守着这些老传统,心里就特别踏实。”我捧着温热的茶杯,突然明白这个景德镇茶艺学习交流圈吸引人的地方——它让喝茶这件事,从精致的橱窗里走了出来,变成了我们日常里触手可及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