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江海选场子,靖江优选活动现场安排
最近听到不少朋友在聊靖江海选场子的事,挺多人都好奇这场活动到底是怎么组织的。说实话,我刚接到邀约时也在想,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海选,现场会不会手忙脚乱的?
沿着导航找到地方,还没进门就看见工作人员举着指示牌在疏导车辆。他们穿着统一印有"靖江优选"字样的马甲,远远地就朝车辆打手势。入口处搭着临时帐篷,四五张签到桌排开,志愿者低头核对名单的样子让人想起考试时的监考老师。
场子里的热闹劲儿
走进主会场倒让人眼前一亮。舞台两侧的电子屏轮播着参赛须知,角落里堆着折迭整齐的备用桌椅,几个穿工装裤的小伙子正在调试音响。最让我意外的是等候区,原本以为会是乱哄哄的场面,结果每个选手都有编号贴纸,按批次坐在贴有分区标识的塑料凳上,倒是挺有秩序。
有个戴鸭舌帽的现场督导特别显眼,他不停地在各区域转悠,时而按住耳麦通话,时而在平板电脑上划拉。看见有选手家属想往后台挤,他小跑着过去解释,边说边比划的样子像极了交警在指挥交通。听旁边志愿者闲聊,这人从前天夜里就开始盯布场,现在居然还能保持这样的工作状态。
舞台侧面的物料区堆着矿泉水箱,纸箱开口处特意撕成方便取用的波浪形。这点细节让我想起老家办酒席时,那些经验丰富的总管也会把香烟盒提前拆开半边口子。看来无论什么活动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窍门都是相通的。
选手们的百态瞬间
候场区有个穿练功服的小姑娘特别打眼,她妈妈正帮着整理裙摆,自己却专注地盯着舞台方向,嘴唇微微张合像是在默背动作。等她登台时我才发现,这孩子跳的蒙古舞居然带着专业团的范儿,旋转时裙摆展开的弧度像朵突然绽放的花。
评委席设在舞台正前方七米处,这个距离既不会给选手太大压迫感,又能看清表演细节。有个评委特别有意思,遇到发挥失常的选手时会摘下眼镜轻放桌上,遇到惊艳表现时则会把评分板立起来写——后来才明白,这是给后台统计人员打暗号。
现场最忙碌的恐怕要数那些穿梭在舞台与后台之间的场务。有次道具组搬古筝慢了些,就见个扎马尾的姑娘箭步冲上台,借着调整话筒的工夫悄悄对选手比了个加油的手势。这种临时救场的默契,估计得共同经历过几次活动才能练就。
转角处的医疗点始终坐着两位白大褂,虽然没人希望用到他们,但那个放着冰袋和急救包的蓝色箱子,确实让不少陪同的家长放松了神情。就像现场有位大爷说的:"看见红十字旗,心里就踏实大半。"
傍晚时分活动接近尾声,落日把舞台镀成暖黄色。获奖名单公布时,有个小男孩蹦跳着冲向父母,胸前的号码牌被带得翻飞起来。这时再回看仍然井然有序的靖江海选场子,突然觉得能把数百人的活动安排得这般丝滑,确实需要些真本事。或许这就是靖江优选活动现场安排最打动人的地方——既保有大型活动的规范,又不失人间烟火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