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海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临海学生叁小时通话八百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01:56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通天价电话的背后

前两天在菜市场,听见两个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在闲聊:“你听说没?临海有个初中生,叁小时电话打掉八百块!”另一个人手里的豆浆差点没拿稳:“啥电话啊这么金贵?跟国际长途唠嗑呢?”这话让我愣住了,心里直嘀咕:现在孩子的一个电话,都顶我半个月菜钱了?

带着满肚子好奇,我辗转联系到了当事孩子的班主任李老师。电话那头传来苦笑:“孩子用的是爷爷的老人机,哪知道开了流量没关,后台软件自动更新了。”那部老旧的功能机屏幕小得可怜,流量用完的提示短信被一堆垃圾短信淹没,孩子专心写作业根本没看见。等发现时,那个刺眼的数字已经定格在800元。

这事儿让我想起邻居家小女儿。上周她举着手机跑来问我:“叔叔,为什么我看动画片会卡?”我一看,她连着隔壁奶茶店的奥颈贵颈,信号弱得跟蛛丝似的。现在很多孩子分不清奥颈贵颈和移动数据,那个临海初中生估计也是。他可能觉得挂断电话就完事了,哪知道后台的程序还在悄悄运行。

孩子的妈妈王女士在电话里声音沙哑:“八百块是我们家十天的生活费。”她说平时都会提醒孩子用奥颈贵颈,可那天孩子去同学家写作业,同学家网络恰好故障。这笔突如其来的开销,让这个普通打工家庭措手不及。更让人心疼的是,孩子知道自己闯祸后,整整两天没怎么说话。

我特意去营业厅咨询了客服。穿着制服的小姑娘耐心解释:“其实有流量保护功能,超20元就自动断网。”但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这个功能,或者觉得办手续麻烦。那个临海学生用的还是用家长身份证办的副卡,这种卡通常套餐简单,防护措施也更少。

这件事在家长群里炸开了锅。张姐把手机屏戳得啪啪响:“回去就得查查我儿子的套餐!”老陈叹了口气:“我们总觉得给孩子手机就完事了,谁教过他们怎么用啊?”确实,现在学校教用电脑,教编程,却很少教孩子怎么管理自己的通讯消费。

说来也巧,我侄女昨天举着数学作业本来问我:“舅舅,‘套餐外费用’是什么意思?”课本上教元角分,教加减乘除,可没人告诉孩子们,那些隐藏在手机里的数字,背后连着真实的生活重量。那个打掉800元电话的临海初中生,现在应该对“套餐外费用”这五个字体会特别深。

后来听说经过沟通,运营商考虑到情况特殊,退还了部分费用。但这件事像块石头投进水里,波纹还在扩散。隔壁班的老师已经开始在班会课上教学生查流量了,几个家长凑在一起研究怎么设置流量限额。或许这800元买来的,不只是3小时的通话教训。

黄昏时分路过学校,听见放学的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着“这个月流量还剩多少”。那个因为800元电话被同学笑话的临海初中生,现在成了大家的“流量小管家”。你看,生活给的教训虽然贵了点,但确实管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