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湘站街快餐约学生,附近学生快餐约见
路过临湘老街那会儿,太阳正斜斜挂着,把青石板路照得发亮。几个穿着校服的男生蹲在巷口树荫下,校服拉链敞开着,手里攥着手机不停划拉。穿堂风掠过时,能听见他们压低声音商量晚上去哪家店。
隔壁五金店老板靠在摇扇边磕瓜子,突然没头没尾嘟囔:“现在这些小年轻啊...我们那会儿放学直接冲游戏厅,现在倒好,蹲巷子等送餐。”他朝树荫那边抬抬下巴,卷帘门映着斑驳的树影,随着风扇转动明明灭灭。
巷子深处的电动马达声
再往巷子深处走,能闻到油炸食物的焦香。挂着“学生快餐”灯箱的店铺里,叁轮电动车进进出出,保温箱摞得比人还高。穿红色工服的外卖员把头盔往后一推,边看手机订单边喊:“临湘站街快餐约学生的那单好了没?赶着送附中那边!”后厨帘子掀开,塑料袋捆好的餐盒递出来,还冒着热气。
穿校服的女孩坐在店铺角落的长凳上,手指飞快敲着手机屏幕。她书包带子滑到手肘,校服袖口蹭了块蓝墨水。听见电动车的响动,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电子钟——再过二十分钟晚自习就要打铃。
老板娘把找零硬币塞进她手心时,塑料硬币盒哐当一响。“你们班今天第几个订餐的?”女孩把硬币揣进口袋,塑料袋拎在手里晃了晃:“数学测验拖堂,都得靠这个填肚子。”她推门时铃铛叮叮当当响,身影很快消失在巷口拐角。
保温箱里的青春切片
送餐的电动车在放学时段总是特别忙碌。那些印着外卖濒辞驳辞的保温箱里,装着的不仅是十五块钱两荤一素的盒饭。穿着不同学校校服的学生们聚在街角,有人蹲在马路牙子上拆一次性筷子,有人靠着共享单车车筐扒饭。油渍偶尔会沾到练习册边缘,他们就用校服袖子随意抹两下。
戴眼镜的男生把番茄炒蛋的汤汁拌进米饭,抬头看见同学经过,含混不清地打招呼:“你也来这儿买?”他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,“比食堂快多了,还不用排长队。”几个男生围成圈,书包扔在脚边,讨论着刚发的物理试卷。塑料餐盒搁在花坛边缘,油渍慢慢渗进水泥缝里。
路灯忽然亮起来时,他们才慌慌张合拢饭盒。有个男生拎起没吃完的袋子,小跑着追上前面的同学。电动车从他身边擦过,外卖员朝着电话那头喊:“附近学生快餐约见的位置找不到?就在红绿灯路口第二个报刊亭!”
报刊亭老人正在整理杂志,听见这话抬头看了看攒动的人头。他这里代收外卖快两年了,最清楚哪些学生会订麻辣香锅,哪些只要清汤寡水的素菜。有次暴雨天,报刊亭塑料布底下挤着七八个等餐的学生,他不得不把杂志往里面挪,腾出地方放滴着水的雨伞。
暮色渐渐浓了,路灯把树影拉得很长。那些穿着校服的身影叁叁两两散开,塑料袋窸窣作响,自行车铃叮叮当当。巷子深处的厨房还在飘出油烟,准备着下一轮晚餐高峰的食材。电动车的尾灯在拐角闪了闪,消失在渐暗的天光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