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市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津站旁小胡同游玩去处
你从津市车站出来,是不是总觉得除了赶路就是等车?其实啊,往东走过两个路口,拐进那片老居民区,完全是另一个世界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头探出叁角梅,晾衣绳上挂着花衬衫,生活气息扑面而来。我刚发现这里时也惊讶——离车站这么近,居然藏着这么个慢节奏的天地。
巷口修鞋匠的收音机永远在放戏曲,他把锤子敲得叮当响,见到生人会眯眼笑。往里走第叁家木门虚掩着,门楣上"光禄第"叁个字斑驳却依然端正。偶尔有老太太端着小凳坐在门槛摘菜,你夸她家的月季开得好,她能拉着你聊半小时怎么施肥。
转角遇到甜
再往深处拐,突然闻到烤红薯的焦香。跟着香味走,竟是个带着小院的糖水铺子。老板用搪瓷缸煮桂花酒酿圆子,圆子搓得大小不一,反倒显得亲切。这里没有价目表,熟客都知道点单方式——敲敲窗台说"老样子",便会得到今天最合适的糖水。我头回去时,老板看了眼我汗湿的衣领,默默多加了片薄荷。
午后叁点钟,阳光刚好斜斜地切过巷子,把晾晒的棉被照得蓬松。孩子们在巷尾跳房子,粉笔线画得歪歪扭扭。墙角蹲着几只流浪猫,对过往行人爱搭不理。你要是学两声猫叫,它们反而会用"这人类真奇怪"的眼神瞥你。
有户人家在窗台养了十几盆多肉,胖嘟嘟的排成军队。主人用酸奶盒、铁皮桶当花盆,倒比精品花店更有生趣。隔壁传来煎带鱼的滋啦声,混着葱姜的香气,让人突然想回家吃饭。
藏在晾衣绳下的故事
巷子中段有棵百年槐树,树下石磨改成了棋桌。总见两位老爷爷在那儿下象棋,一个举棋不定,一个摇着蒲扇催促。其实观战的人都知道,他们这盘棋能下整个下午。穿堂风经过时,槐花细细碎碎落满棋盘,谁都不舍得拂去。
最妙的还是雨天。青瓦檐滴下串串水珠,在青石板上溅起小水花。这时候躲进巷子深处的旧书店,老板正用牛皮纸包书皮,收音机里放着《雨打芭蕉》。书架间有马扎,你可以随便抽本连环画,听到雨停也没人催。
暮色渐浓时,巷口烧饼炉子燃起炭火,芝麻香飘得老远。买烧饼的队伍不长,但总有人停下和摊主唠家常。你说要辣酱多加,他会掀开棉被似的保温布,露出红亮亮的独家辣酱。咬一口,酥皮簌簌往下掉,得用手小心接着。
路灯次第亮起,把晾衣绳的影子投在墙上,像五线谱。窗户里透出暖黄的光,能听见炒菜声和新闻联播片头曲。我常想,所谓烟火气,大概就是自行车铃叮铃铃掠过时,带起的一阵晚饭香。
下次在津市车站转车,若有两小时空闲,不妨卸下行李来找找这些巷子。不用看导航,随便选个巷口钻进去就好。或许会遇见窗台上打盹的橘猫,或许能尝到井水镇的凉茶,至少能摘几片槐树叶夹在笔记本里——这可比车站便利店的小票值得收藏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