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溪那里有站小巷,兰溪站边小巷何处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7:30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路过兰溪站,突然想起朋友提过一嘴的站台后巷。兰溪那里有站小巷,这地方听着就带着点市井烟火气,我索性拐了个弯,往车站背面走去。

绕过崭新的候车大厅,景象忽然就变了样。柏油路变成了青石板,沿街晾晒的衣物在风里轻轻摇晃,空气里飘着饭菜香。几个老人家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闲聊,看到生人也不惊讶,倒是朝我点了点头。这条巷子和车站就隔着一堵墙,却像踏进了另一个时空。

巷子里的旧时光

“找人的?”杂货铺老板娘坐在柜台后头织毛衣,头也不抬地问。听说我只是随便逛逛,她反倒来了兴致:“这儿啊,都是几十年的老住户了。车站扩建那年,说要拆,后来不知怎的留下了。”她指指巷子深处,“再往里走,还有家老式理发店,师傅的手艺比他年纪都大。”

我顺着她的方向望去,确实看见个红白蓝叁色旋转灯在慢悠悠地转。这条巷子像个被遗忘的角落,守着自个儿的节奏。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熟练地穿行其中,显然对这里熟门熟路。现代和传统在这里交汇,却一点也不违和。

站在巷子中间,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总在打听兰溪站边小巷何处寻。这种地方,地图上标不出来,得靠脚步去丈量,靠耳朵去听。它不是景点,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家过日子的地方,可这份普通,在如今反倒成了稀罕物。

理发店老师傅正在给客人修面,动作不紧不慢。“以前这儿更热闹,”他透过镜子看见我在门口张望,“车站搬货的、等车的,都爱来巷子里歇脚。现在嘛,”他笑了笑,“知道这儿的人不多了。”

但我觉得,正是这份“知道的人不多”,让巷子保留了自己的味道。它不是刻意营造的怀旧街区,就是自然而然地活成了现在的模样。墙角的青苔,磨得发亮的石阶,吱呀作响的木门,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故事。

傍晚时分,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。炒菜的滋啦声,孩子的嬉闹声,电视里的新闻声,这些声音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生活之网。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也是这样的巷子,也是这样的傍晚。时光好像在某个转角打了个盹,然后悄悄地停驻在这里。

离开时又经过那家杂货铺,老板娘还在织毛衣。“找到了?”她问。我点点头。她说得对,我确实找到了些什么——不只是那条巷子,还有那种久违的、从容的生活气息。兰溪那里有站小巷,这个听起来像路标的地名,其实藏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呼吸。

回头再看一眼,巷口的灯火已经次第亮起。也许明天又会有人来打听兰溪站边小巷何处寻,而这条巷子,依然会用它自己的方式,静静地迎接每一个偶然到访的旅人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