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江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内江品茶大选海选工作室
最近路过市中区老街,发现新开了几家挺有意思的茶室。透过落地窗能看见里面坐着不少年轻人,桌上除了茶具还堆着文件资料,乍看还以为走进了哪个公司的会议室。朋友说这都是最近流行起来的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倒让我想起去年在城南参加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品茶会。
那天下着毛毛雨,青石板路被润得发亮。刚踏进"云叶轩"就闻到满室茶香,二十来人围坐在长条茶台前,有位穿棉麻衫的老师正在演示如何温杯烫盏。我原以为就是普通茶艺课,没想到主持人突然宣布要举办民间茶王评选。这下可好,整个茶室瞬间热闹得像炸开的锅。
茶香里的较量
比赛规则挺新鲜,每人自带茶叶现场冲泡,由茶艺师和观众共同投票。坐在我左手边的大叔掏出密封罐装的普洱,茶饼金毫密布,说是家里藏了十五年的老茶。右边梳马尾的姑娘却拿出透明玻璃瓶,里面装着形如雀舌的绿茶。"这是我在自家阳台种的",她有点不好意思,"用花盆养的龙井43号"。
水沸的咕嘟声里,参赛者个个凝神静气。烫杯、投茶、悬壶高冲,动作或娴熟或生涩,但都透着认真劲儿。穿唐装的茶艺师负手踱步,时而俯身观察汤色,时而凑近轻嗅茶香。当他停留在马尾姑娘的茶席前久久未动时,我注意到大叔攥茶杯的手突然收紧了。
其实胜负早在注水那刻就已见分晓。老普洱汤色红浓明亮,入口却带了点仓味;而那份阳台龙井虽然叶形不够标准,但鲜灵的花香惹得后排观众都伸长脖子。最后揭晓结果时,姑娘的茶杯上贴了七朵茶花标,比大叔多出两朵。看着她泛红的脸颊,我突然觉得这种海选方式真有意思——好茶不问出处,谁都能来亮亮相。
后来常去内江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转悠,发现这类活动越来越多样。有时是盲品猜茶种,有时比拼创意调饮,上周还遇到将茶道与古琴结合的跨界比赛。这些藏在茶香里的较量,倒给传统的茶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。
现在每次经过茶室,总能看到有人在整理参赛茶具,或叁五成群讨论比赛细节。青花盖碗旁搁着计分表,紫砂壶边摊着选手名册,这光景既传统又新潮。或许正是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,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近茶文化,在氤氲茶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