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远品茶教室工作坊,清远茶艺学习体验坊
清远这座山水小城,总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每次路过沿江路的古旧巷口,总能看见那家挂着“清远品茶教室工作坊”木牌的老房子。上周叁下午,我推开那扇虚掩的斑驳木门,忽然像跌进了另一个世界。
穿棉麻裙子的茶艺师正在烫洗白瓷盖碗,热气裹着鸭屎香单丛的杏仁味扑面而来。她笑着递来茶杯:“试试今年春茶?凤凰山刚送来的。”茶汤在舌尖转了个弯,竟尝出山涧青苔的清凉感。那瞬间我突然理解,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走进这样的清远茶艺学习体验坊——我们渴望的不仅是茶味,更是让生活慢下来的仪式感。
从烫杯温壶开始的修行
工作坊里最让我着迷的,是看老师演示潮汕工夫茶。原本以为就是泡茶嘛,结果光是备器就有十二件套。茶夹在指间翻转的样子,像在弹奏无声的琵琶。当水流顺着紫砂壶边缘缓缓注下,老师说“好茶要顺着性子来”,这话让我愣了神。现在多少人习惯用马克杯扔把茶叶冲开水,却忘了茶也有自己的脾气。
邻座大姐第叁次把茶汤斟洒了,老师却温声说:“洒出去的茶,是在教我们手腕的力度呢。”这种不着急的包容,或许正是茶道最动人的地方。在清远品茶教室工作坊的整个下午,窗外的车流声都模糊成了远山的松涛。
茶香里的烟火人间
后半场来了对年轻情侣,男孩起初总看手机,后来竟主动问起水温和投茶量的关系。女孩捂嘴笑:“你昨天还嫌喝茶是老古董。”而他红着耳朵反驳:“现在觉得比打游戏有意思。”其实当代人哪里是真的不爱茶,只是缺少个让人沉浸的契机罢了。
茶点端上来时格外惊喜,当地特产的桂花糕配着蜜兰香单丛,竟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层次。穿着汉服来体验的姑娘们互相拍照,老茶客们则围坐着讨论今年春茶的品质。这种既传统又鲜活的气息,或许就是清远茶艺学习体验坊最独特的味道——它让古老的茶文化,轻轻落在了现代人的生活里。
暮色渐浓时,我带着满身茶香走到巷口。回头望去,暖黄灯笼刚好亮起,隐约还能听见茶壶咕嘟的声响。突然想起老师送别时说的话:“茶凉了可以再续,但这份心境要记得带走。”或许下个周末,我还会再来坐坐,毕竟能安心喝茶的日子,都是好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