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竹品茶上课群,绵竹茶艺研习交流组
绵竹这个地方,光是念出名字就觉得舌尖泛着茶香。说起咱们这个绵竹品茶上课群,最初就是几个爱喝茶的街坊凑成的。张大爷拎着自家炒的茶叶,李老师带着茶具,周末在老榕树底下摆开阵势,一来二去竟成了固定活动。
记得第一次参加活动,我还闹过笑话。看着王师傅行云流水地温杯、投茶、冲泡,我端起闻香杯直接往嘴里倒,惹得大家哈哈大笑。王师傅摆摆手说:“不碍事,谁不是从不懂到懂的?咱们这个绵竹茶艺研习交流组,要的就是这个学习的过程。”
从玻璃杯到紫砂壶
在群里待久了,慢慢尝出了门道。原来绿茶要用玻璃杯,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才是享受;红茶适合白瓷盖碗,能留住那股蜜糖香;普洱就得紫砂壶,经过岁月沉淀的茶汤更需要能够呼吸的容器。这些知识,都是在一次次实践中品出来的。
上个月陈阿姨从外地回来,带了些金骏眉。我们围坐在茶桌前,看她先用沸水烫热盖碗,投茶后轻摇两下,凑近闻干茶香。冲泡时水流沿着杯壁缓缓注入,茶汤橙红透亮。她笑着说:“好茶就像老友,不用太多言语,静静相处最舒服。”
确实如此。在绵竹品茶上课群的这些日子,我发现自己不仅学会了品茶,更学会了慢下来生活。以前总觉得喝茶是老年人的消遣,现在才明白,这是给自己留一片宁静的天地。
最近群里年轻人多了起来,带来了新的活力。小赵研究冷泡茶,用矿泉水浸泡茶叶放入冰箱,第二天喝起来清甜爽口,特别适合夏天。小李则迷上调饮茶,在红茶里加片柠檬,或者用茉莉花茶做基底搭配水果。这些创新让传统茶艺有了新趣味。
每次活动结束,大家都不急着散去。收拾茶具时还在讨论刚才那泡茶的滋味,相约下次带什么茶叶来分享。这种温暖,已经超出了喝茶本身。就像老陈常说的,茶好不好喝,要看和谁喝,在什么心情下喝。
绵竹茶艺研习交流组发展到今天,早已不只是学习泡茶技巧的地方。它成了我们这群人生活的一部分,是忙碌生活中的避风港。在这里,我们分享的不仅是茶叶,还有各自的故事和心情。一壶茶的时间,足够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。
窗外又飘起细雨,正是喝茶的好天气。我取出新得的凤凰单丛,准备周末带到群里和大家一起品尝。想必那时,茶香混着雨声,又会是一个愉快的午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