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阳品茶教室工作坊,阜阳茶艺学习体验班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6:13:29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阜阳老城区那条熟悉的巷子,总能看到“阜阳品茶教室工作坊”新挂的木质招牌。说来有趣,作为土生土长的阜阳人,我过去总觉得喝茶是长辈们的消遣,直到被朋友拉去参加了他们的阜阳茶艺学习体验班,才真正推开茶世界那扇门。

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时,淡淡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工作坊的主理人李老师穿着素色棉麻衫,正往紫砂壶里注水。她没急着讲高深的理论,而是给每人递了只闻香杯:“先闻闻看,这是咱们安徽的黄山毛峰。”杯底的香气很特别,像是炒青豆混着兰花香,和我平时泡的茶包完全不一样。

从烫壶温杯开始

李老师演示时动作特别慢。热水沿着紫砂壶外壁浇下去,她说这叫“春风拂面”。接着是用茶匙取茶叶,手腕要悬空叁厘米——这个细节让我手忙脚乱了好一阵。原来茶匙碰到壶口的声响会影响茶汤意境,我这才意识到,茶道里的每个动作都有它的道理。

坐在我旁边的王阿姨是退休教师,她悄悄告诉我,来这儿学茶之后,她和女儿的关系反倒变亲近了。上周女儿加班晚归,她照刚学会的方法泡了杯安神茶等着。氤氲茶香里,母女俩第一次没为相亲的事争吵。“茶汤是温的,人心也就软了。”她说着又给我续了杯茶。

最让我惊喜的是第叁节课的调茶环节。李老师搬出七八种不同年份的普洱,让我们像调鸡尾酒那样搭配。小陈把五年熟普和叁年生普混在一起,竟调出了枣仁的甜香。他说打算下周回家给开长途车的父亲也调一罐,“方向盘上放杯这样的茶,应该能提神吧?”

现在每次经过那条巷子,我都会想起工作坊里那些温暖的午后。玻璃壶里翻滚的茶叶,陶罐中飘散的陈香,还有同学们互相斟茶时眼里的笑意。或许茶道的本质不在技法多精湛,而在于这些专注的片刻,让我们重新学会如何安顿身心。

上周末路过时,发现工作坊外新摆了张茶席。李老师正教几个年轻人用盖碗,其中有个男孩手势特别生涩,热水晃出来洒在茶海上——多像两个月前的我啊。巷子外的车流声隐约传来,而这一方天地里,只有茶水注入杯盏的泠泠清响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