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喀则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日喀则男性钟情的僻静胡同
日喀则的午后,阳光像融化的金子,缓缓流淌在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里。我站在巷口,看着几个穿着藏袍的男人慢悠悠地踱进巷子深处,他们的背影很快就消失在斑驳的土墙之间。这些巷子啊,就像日喀则男人心里藏着的故事,不急着说给外人听。
你问他们为什么偏爱这些不起眼的小巷?有个叫扎西的皮匠告诉我:“在这里,时间会变慢。”他的作坊藏在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巷尽头,每天坐在门槛上敲打皮具时,能听见邻居家打酥油茶的声响,能闻见隔壁阿佳煮羊肉的香味。他说,这条巷子里的每一块石头都认识他,就像他认识巷子里每一户人家的喜怒哀乐。
巷子里的老茶馆
再往深处走,有条更窄的巷子,里面藏着家老茶馆。木头门楣被岁月磨得发亮,掀开布帘,里头坐着七八个男人。他们不玩手机,也不高谈阔论,就那么静静地喝着甜茶。偶尔有人说起家里的牦牛生了崽,或者谁家孩子考上了内地的大学,其他人就点点头,往说话人的碗里添些新茶。
开茶馆的平措大叔边擦铜壶边说:“男人们来这里,图的不是茶。”那图什么呢?他笑着指指巷子对面:“你看,从这儿能望见家里的炊烟。”原来这条僻静胡同正对着居民区的后院,男人们坐在这儿,既能暂时逃离家务事的喧嚣,又能随时关注家里的动静。这种微妙的距离感,大概就是日喀则男性钟情这些胡同的缘由。
有个叫格桑的卡车司机常来这儿。他说跑长途累了,就把车停在巷口,进来喝两碗茶。“在这条小巷子里坐一会儿,魂儿就慢慢回来了。”他说巷子里的安静有种奇特的力量,能把他从公路上呼啸而过的风声里拉回来,重新变成真实的自己。
这些日喀则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还藏着些不为人知的门道。比如拐角那家不出名的藏面馆,老板娘总会给熟客多舀一勺牛肉;巷尾的裁缝铺,老师傅记得每个老主顾的腰围尺寸。这些琐碎的温情,编织成了一张看不见的网,让每个走进巷子的男人都觉得,自己不是陌生人。
夕阳西下时,我又遇见了皮匠扎西。他正蹲在巷口和老邻居下藏棋,棋盘就画在地上。“明天还来吗?”我问。他抬头看看巷子深处升起的炊烟,眼睛眯成两条缝:“来啊,这条巷子等我,我也在等这条巷子。”这话听着有点绕,可仔细想想,日喀则男人和这些小巷子之间,不就是这种互相等待的关系么?
夜幕降临,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。那些男人陆续走出茶馆,拍拍身上的灰尘,不紧不慢地往家走去。他们的脚步声在巷子里回响,像在告诉这些斑驳的墙壁:明天见。而这些日喀则男性钟情的僻静胡同,就在星空下静静等待着,等待下一个太阳升起时,再次迎来那些熟悉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