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湘约茶上课,临湘品茶学习交流
临湘的早晨总是带着茶香的。街角那家老茶馆还没开门,竹椅已经整整齐齐摆在青石板路上,等着第一批喝早茶的街坊。我就是在这样的清晨接到老陈电话的:"下午来上课不?新到的黄金茶,正好教你醒茶的手法。"
老陈说的"上课",其实就是我们这群茶友定期举办的临湘约茶上课活动。说是上课,倒更像老友聚会——只不过我们品的不是酒,是茶;聊的不是闲天,是茶经。
茶香里的学问
记得第一次参加时,我连盖碗都端不稳。老陈笑着纠正:"手腕放松,像捧着只刚孵出来的小鸡。"那天他演示了如何用本地毛尖冲出"叁才碗"的韵味,水温要控制在85度,注水时沿着杯壁慢慢画圈。说来神奇,同样的茶叶,经他手一泡,真就多了几分甘甜。
这大概就是临湘品茶学习交流最吸引人的地方。每个来的人都能带着问题来,捧着答案走。上周做建材生意的王姐还问,为什么她店里的明前茶总泡不出清亮汤色?大家轮流试了她带的茶具才发现,问题出在烧水壶上——她图方便一直用矿泉水直接煮,矿物质改变了水的酸碱度。
茶桌见人生
最让我难忘的是上个月的乌龙茶专场。退休的李老师带来他珍藏二十年的铁观音,开汤时整个屋子都静了。有人说闻到兰花香,有人尝出蜂蜜甜,开饭店的小赵突然红了眼眶:"这茶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灶台上煨着的冰糖水。"
你看,临湘约茶上课从来不只是学泡茶技巧。当茶汤在舌尖打转,我们其实是在学习如何安放自己的情绪,如何在快节奏的日子里找回专注的快乐。就像老陈常说的:"你们看这茶叶,在壶里沉浮多少次,才成就一盏好茶。"
现在我们的茶友群里已经有近百人,从二十岁的茶艺学生到七十岁的退休教师。每次确定茶课主题时,大家都会在群里热烈讨论。有人想学宋代点茶,有人要练潮汕功夫,最后总是老陈拍板:"那就都安排上,咱们慢慢来。"
窗外又飘起细雨,正好抚平夏日的燥热。我收起茶荷里的白毫银针,想起明天还有个特别的临湘品茶学习交流活动——要教新茶友用盖碗泡出"凤凰叁点头"。或许该把收藏的那只龙泉青瓷杯带去了,毕竟好茶配好器,就像知音遇知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