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喀则同城喝茶上课,同城品茶学习交流
昨天刷朋友圈,看到有人在问日喀则哪里能找个安静地方喝茶,顺便学点东西。这话可说到我心坎里了。在日喀则这样慢节奏的城市,周末约叁五好友喝茶聊天本是常事,但要能边喝茶边学些有意思的技艺,倒是件新鲜事。
记得上个月,我跟着做唐卡画师的朋友次仁去了家藏式茶馆。二楼靠窗的位置阳光正好,他铺开画纸,我捧着甜茶,他就这么边画边讲解唐卡的配色讲究。“你看,云彩的蓝色要加一点灰,这样才有层次。”他说着,蘸着金粉的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。那天下午,我不仅喝懂了甜茶该配多少糖,更意外地学到了唐卡的基本构图。这样的日喀则同城喝茶上课,比正经听课自在多了。
茶香里的文化课
后来我发现,这样的学习方式在日喀则渐渐流行起来。古城里那家叫“桑珠孜”的老茶馆,每周叁下午都会请来会唱格萨尔王传的老艺人。老人们围坐在卡垫上,喝着酥油茶,听一段英雄史诗。歌手偶尔停下来,用木勺搅动着茶汤,解释某个古词汇的意思。茶香混着吟唱声,历史就这样活了起来。
这种同城品茶学习交流最妙的是,你不会觉得自己在“上课”。没有固定的课时,没有考试的压力。就像上次学藏文书法,老师让我们先喝口茶静心,说手腕要像端茶碗那样稳。写坏了好几张纸,大家互相看看歪歪扭扭的字迹,都忍不住笑出声。但就在这种轻松氛围里,我居然记住了六个字母的写法。
你说奇怪不?在教室正襟危坐两小时,可能还不如在茶馆里边喝茶边学记得牢。大概是热茶暖了胃,也暖了学习的心情吧。
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。上周去的那个品茶会,居然有二十多个人挤在茶馆里学藏香制作。老板娘把柏木粉、藏红花摆在长桌上,我们边揉香泥边聊天。有个从成都来的姑娘说,她本来只是来旅游的,偶然参加了一次这样的活动,特意改了机票多留叁天。她说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手艺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
其实想想,这种学习方式特别适合日喀则。这座城市本来就是个喜欢慢慢说话、细细品茶的地方。把知识融进日常的生活里,像熬茶那样文火慢炖,反而更能品出真滋味。下次要是有人问起日喀则有什么特别的,我一定要告诉他:去找个茶馆坐坐吧,那里飘着的不只是茶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