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锦大学城喝茶资源群,盘锦大学茶水交流圈
这几天在校园里,总能听见同学们聊起盘锦大学城喝茶资源群的事儿。说真的,第一次听到这个群名我还愣了一下——这是讨论茶叶品种,还是有什么别的门道?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真是个正经交流茶文化的微信群。
记得上周叁下午,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了同学分享的二维码。刚进群就被消息刷屏了:“新到的凤凰单丛,回甘特别棒”“明天下午叁点,北门茶室拼单”“求推荐适合自习提神的茶包”……看着这些讨论,我突然觉得这个盘锦大学茶水交流圈挺有意思的。
没想到茶水还能这么玩
群里最让我惊讶的是,原来喝茶可以这么接地气。以前总觉得品茶是长辈们的事,没想到年轻人把茶文化玩出了新花样。有学长在宿舍用智能保温杯控制水温,有美术系的同学把不同茶汤当水彩颜料,还有几个女生每周固定组织“茶话会”——带着各自收藏的茶叶,配上从食堂买来的点心,在图书馆露台一坐就是一下午。
最热闹的要数每周二的线上鉴茶活动。群主会提前公布叁款茶叶,大家分头品尝后在群里交流感受。上次尝的那款茉莉花茶,光香气描述就出现了“雨后花园”“初夏清晨”等十多种说法,有个文学院的同学甚至即兴写了首小诗。这种交流方式,让原本单独的喝茶变成了一场跨专业的趣味互动。
说到这个盘锦大学城喝茶资源群,最近还有个挺暖心的故事。上个月期末复习阶段,有个同学在群里说熬夜头疼,立刻收到七八条建议:有人推荐枸杞菊花茶,有人说薄荷茶提神效果好,还有个医学生详细解释了茶碱对缓解疲劳的作用原理。后来大家索性组织了个“提神茶包共享计划”,把自己觉得好用的茶包放在教学楼指定位置,需要的同学自取。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,意外地缓解了考试周的紧张情绪。
现在这个盘锦大学茶水交流圈已经发展到叁百多人了。除了学生,还有几位对茶文化有研究的老师加入。上周李教授在群里分享了他在云南茶山的见闻,语音讲了整整二十分钟,大家听得津津有味。他说现在年轻人愿意接触传统茶文化是好事,还答应下学期开个茶艺选修课。
其实细细想来,这个群能火起来不是没道理的。在手机充斥生活的时代,很多人反而渴望这种实实在在的交流。捧着一杯热茶,和叁五好友闲聊,这种简单纯粹的相处方式,或许正是我们忙碌学习生活中最需要的调剂。有时候看着群里那些对于水温、茶具、冲泡方法的讨论,会觉得这不止是在喝茶,更像是在学习一种生活态度——慢下来,去感受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细节。
昨天又看到群里在组织周末的茶会活动,这次主题是“冬日暖茶”。我犹豫了一下,还是点了报名接龙。毕竟,能认识新朋友,又能喝到不同口味的热茶,这样的周末安排确实挺不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