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尔山500块钱叁个小时上门,阿尔山叁小时服务五百元
最近朋友圈里总有人打听阿尔山500块钱叁个小时上门的事儿,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我也纳闷——这到底是个什么服务?直到上个月去阿尔山旅游,才在本地司机张师傅那里弄明白了原委。
藏在林海雪原里的移动驿站
张师傅的越野车停在酒店门口时,我正对着手机发愁。他咧嘴一笑:“您别盯着导航看了,阿尔山这地方,最美的风景都在地图不标的小路上。”车里暖气开得足,车窗上结着好看的冰花。聊起那个引人注目的标题,他拍拍方向盘:“其实就是我们本地人搞的深度游服务嘛!五百块叁个小时,包车带客人逛常规旅行团不去的好地方。”
车子驶出城区,白桦林像列队的士兵从窗外掠过。张师傅说起去年冬天带过的一对北京老夫妇:“人家特意来找不冻河,零下叁十度啊,河水哗哗流着,河面飘着白气,岸边的雾凇像童话世界。老爷子举着相机不肯走,最后照片还拿了摄影奖呢。”他顺手往窗外一指,“像这样的秘境,正规景区大巴根本不会停。”
叁小时里的阿尔山缩影
这阿尔山叁小时服务五百元的安排挺有意思。头一个小时通常安排在玫瑰峰脚下,让客人拍日出或日落;第二个小时去找驯鹿养殖点,能亲手喂苔藓;最后一段时间灵活安排,可能去火山岩峡谷,也可能钻进行白桦林深处。这种服务最让人心动的是,完全根据天气和客人兴趣随时调整路线。
我跟着张师傅体验了半程。他开车拐进一条砂石路,十分钟后眼前突然开阔——整片白桦林披着积雪,阳光从枝桠间漏下来,雪地像撒了金粉。“这儿连名字都没有,”他熄了火,“但每个客人到这里都会安静下来。有人说,这才感受到大山的呼吸。”
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。在鹿苑附近歇脚时,张师傅从后备箱拿出保温壶,给我们倒了热腾腾的沙棘茶。“自家晒的沙棘果,”他笑着说,“这不算在服务项目里,但冬天来阿尔山的客人,不喝碗热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”这种人情味儿,确实不是标价包含的内容。
回想起张师傅车上那本厚厚的相册,里面全是客人留下的笑脸。有在不动河边跳跃的年轻人,有与驯鹿合影的孩子,还有在星空下挥舞光绘棒的情侣。他管这个叫“记忆银行”,比赚钱更重要。现在理解为什么阿尔山500块钱叁个小时上门服务能口碑相传了——它提供的不仅是交通,更像是本地朋友带你逛自家后院的感觉。
黄昏时分回到城区,张师傅在下车前说了句实在话:“其实哪需要叁个小时?经常带着带着就超时了。看着客人发现阿尔山另一面的惊喜模样,总觉得该让他们看够本。”望着他车子消失在街角,我忽然觉得,这个看似简单的服务,藏着当地人对家乡的自豪,还有想让更多人读懂这片土地的愿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