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安康茶会选举海选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00:25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老城区,发现巷子口新开了两家特别的铺子。一家叫"安康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,另一家挂着"安康茶会选举海选工作坊"的招牌。这两块牌子并排挂着,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张望。玻璃门上贴着的手写公告还挺有意思:"每日酉时初刻开始投票,茶香为引,盏盏皆民意"。

推门进去才发现,这里压根不是普通的茶馆。大厅里摆着八仙桌和条凳,墙上挂着各地茶叶产区地图,每张地图旁边都贴着彩色的投票须知。穿靛蓝布衫的茶博士迎上来,不问你喝什么茶,反倒递来一张盖着红印的选票。"今儿是武夷岩茶专场,您尝完叁盏茶,在选票上勾出最中意的那款就行。"

茶汤里的民主

这里的规矩确实新鲜。每位客人付二十文钱,就能领到叁只白瓷盖碗,每碗泡着不同山场的武夷岩茶。茶博士会仔细讲解每款茶的特点,但反复强调"小老儿只说实话,决不强求"。有次我尝到第二碗时,邻座的大爷突然拍桌子:"这茶回甘不够敞亮!"旁边立即有人接话:"您再品品第叁碗,保准喉韵通透。"

最热闹的要数计票环节。所有客人投完票,茶博士会把选票倒进竹编的茶篓里,当众唱票。获胜的茶叶品种,第二天就会成为店里的特供茶,用红纸金字写在木牌上。这种让茶客当家做主的法子,倒是比许多正经行会还要来得实在。

说来也怪,自从参加了两次这样的安康喝茶大选海选活动,我竟养成了记茶笔记的习惯。在本子上写写画画:这款水仙岩韵不足,那款肉桂火功稍过。后来才发现,不少老茶客都备着这样的本子,有人甚至把历年投票结果整理成册。

茶坊里的众生相

常来这里的客人形形色色。有挎着菜篮子的婶婶,尝完茶总要嘀咕两句"这价格抵得上叁斤猪肉";有穿长衫的教书先生,投票前必须从《茶经》里引经据典;最有趣的是那几个丝绸商人,总爱在投票时交头接耳,活像在商议什么大事。

记得有回评选碧螺春,两位老先生为"到底该不该用玻璃杯"争论不休。穿灰布衫的那位坚持:"好茶就要见其形,观其舞!"着藏青马褂的立即反驳:"陆羽《茶经》明载,青瓷方显真味!"争到后来,两人干脆各要了一套茶具现场比试。那天的投票结果意外平分,茶博士只好把两种冲泡方法都写进了推荐指南。

这种安康茶会选举海选工作坊的经营模式,渐渐在城里传开了。东市的瓷器铺子学着搞起了"釉色评选",南街的糕点铺子办起"酥皮投票"。有回我去买酱菜,竟看见柜台摆着叁个小碟,墙上贴着"本旬酱菜候选"的红纸。

现在经过那两条并排的招牌,常能听见里面传来七嘴八舌的讨论。有时是争论龙井该用85度还是90度水,有时是品评新到的正山小种带几分松烟香。茶香袅袅里,那些对于茶叶的投票还在继续,就像门楣上那块旧木牌刻着的:一盏见真章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