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休喝茶上课资源群,介休品茶学习交流群
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好几个人在问,介休有没有那种既能喝茶又能交流学习的地方?别说,还真让我找到一个挺不错的——介休喝茶上课资源群。不过后来我发现,这个群的名字有时候也会写成介休品茶学习交流群,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地方。
第一次进去的时候,我还纳闷这到底是个什么群。结果刚进去就看见有人在分享普洱茶饼的保存方法,底下跟着十几条讨论。有人问家里湿度大怎么办,马上就有好几个人给出建议——用紫砂罐、放在阴凉处、定期通风,说得头头是道。这种实打实的经验分享,确实比单纯看理论要管用得多。
这里的氛围有点特别
这个介休喝茶上课资源群最让我喜欢的,就是没那么严肃。上周有个刚入门的茶友,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分不清生普和熟普的区别。要是在别的群,可能就有人要开始甩专业术语了。但在这里,大家都很耐心,还有人发了对比图片,用特别生活化的语言解释:生普像青春少年,滋味鲜爽;熟普如沉稳长者,口感醇厚。这么一说,立马就明白了。
群里时不时会有人组织线下茶会。记得上个月在城隍庙附近那场,来了二十多人。带茶的朋友都会多准备几份,让大家都能尝到。那天光是凤凰单丛就喝到了叁种不同的香型,蜜兰香、鸭屎香还有杏仁香。坐在我对面的大姐笑着说:“这在茶叶店可没法这么放开喝,今天真是过足瘾了。”
说到这个介休品茶学习交流群的学习资源,确实挺丰富的。不光有茶艺师分享冲泡技巧,还有懂茶器的群友讲解怎么选盖碗、紫砂壶。前几天还有个在云南做茶的群友,直接在茶山里开了个视频直播,让我们亲眼看着古树茶的采摘过程。这种第一手的资料,看书是肯定看不到的。
其实喝茶这件事,说简单也简单,说复杂也复杂。在这个群里待久了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:不用急着把自己变成专家。就像老群友常说的,茶是喝出来的,不是背出来的。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,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。
最近群里在讨论春夏交替喝什么茶合适。有人推荐绿茶,说能解春困;有人坚持喝陈年白茶,说能防感冒;还有位老茶客说这个时候其实最适合喝些轻火的岩茶。各种说法都有道理,最后大家约好了这周末带各自的推荐茶来场盲品,用实际体验来说话。
有时候工作累了,打开这个介休喝茶上课资源群看看,总能看到些有趣的分享。昨天还有人发了自己用盖碗泡茶的视频,让大家帮忙看看手法对不对。这种互相学习、共同进步的氛围,确实让人很舒服。毕竟在喝茶这条路上,每个人都是从新手过来的。
如果你也在介休,对茶感兴趣,不妨来这个介休品茶学习交流群看看。这里没什么门槛,带着一颗喜欢茶的心来就行。说不定哪天,你也能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喝茶心得,帮助其他刚入门的朋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