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坛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金坛学生800元叁小时通话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4:06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金坛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件事,刚听说时我还以为是个段子。直到隔壁单元的王阿姨拿着手机给我看聊天记录,才相信真有初中生愿意花这么多钱就为了通个电话。

那天下午在小区凉亭,几个家长凑在一块儿都在说这事。李叔叔家儿子和那个初中生同校,听说那孩子平时挺内向的,零花钱攒了两个月。你说现在孩子都在想些什么?八百块能买多少本习题册啊,偏偏要花在打电话上。

电话那头到底是谁

说来也怪,这孩子既不是给明星打热线,也不是参加什么付费咨询。电话那头居然是邻省一个退休的老教师。老人家以前教语文的,现在一个人住在小县城里。你们说奇不奇怪,现在年轻人连家长电话都不爱接,这孩子却花钱找陌生人聊天。

我后来辗转打听到,这孩子期中考试退步了二十多名,心里憋得慌。父母天天加班,回家问得最多的就是分数。班上同学都在暗暗较劲,有些话反倒没法跟同学说。偶然在网上看到老教师分享的人生感悟,就试着联系上了。

说实话,现在孩子压力真不小。表面上看是金坛学生800元叁小时通话,细想之下,这八百块买的哪是通话时间,分明是找个能安静听自己说话的人。

老教师后来跟我说,那叁小时里,孩子哭了两次。一次是说到上次数学考试,明明都会做,却因为粗心扣了十分。还有一次是说起小时候养的金毛去年走了,到现在想起还会难过。这些事孩子从来没跟父母提过,总觉得说出来显得矫情。

现在想想,我们那时候读书,放学还能在田间地头疯跑。现在孩子从早到晚被按在课桌前,周末还要赶场补习。有个家长苦笑着说,他家孩子现在连发呆都带着负罪感。

那天在超市遇到当事孩子的妈妈,她说最近儿子状态好多了,主动把手机使用时间从每天两小时减到了一小时。问起那八百块钱的事,孩子说:“妈,这钱花得值,我好像突然开窍了。”

其实类似的金坛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现象,在其他地方也偶有发生。有个初二女生用压岁钱买了十次心理老师的线上辅导,还有个男生花了五百块请大学生陪聊未来的职业规划。

这件事让我想起自己初中时,也曾因为一道几何题解不出来,跑到数学老师家楼下等了两个小时。现在孩子条件好了,反而更难找到能说心里话的人。

隔壁班的班主任听说这事后,在班里设了个“心情日记本”,让学生匿名写烦恼。没想到本子一周就写满了,有学生写道:“谢谢老师给我们这个树洞,有些话对着活人反而说不出口。”

那个花了八百块打电话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?听说最近在一次作文比赛里拿了奖,写的就是对于“成长中的倾听”这个话题。语文老师给的评语是: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心。

或许我们应该想想,在孩子伸手要钱的时候,除了问“要钱做什么”,是不是也该问一句“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”。有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钱,而是被理解的机会。

现在每次看到放学的初中生们,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边走边聊,我都会想,他们中间有多少人,也渴望有一次畅快淋漓的倾诉呢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