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州大学城包夜,定州大学城夜生活
定州大学城包夜,不止是熬夜那么简单
说到定州大学城的夜晚,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可能就是“包夜”。这俩字儿听起来挺社会的,但实际上,在这里,它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。它不是那种灯红酒绿的放纵,而是属于学生们的,一种带着点叛逆、又充满青春烟火气的独特生活方式。
晚上八九点钟,最后一节晚课的下课铃响过,大学城的真正活力才刚开始苏醒。图书馆的灯还亮着,但更多的人流开始涌向校门外那条长长的小吃街。空气中弥漫着孜然、辣椒面和糖炒栗子的混合香气,这种味道,像是夜晚的号角。
“包夜”的计划,往往是从一顿深夜的麻辣烫或者烧烤开始的。叁五好友围坐在路边小摊的塑料凳上,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串儿和啤酒。聊的话题天南海北,从让人头疼的微积分,到隔壁班那个好看的女生,再到对毕业后的迷茫和憧憬。这时候的“包夜”,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陪伴,肚子填饱了,心里的烦恼好像也倒出去不少。
当然,对一部分人来说,定州大学城包夜是迫不得已的选择。比如第二天就要交的课程设计,比如还没背完的厚厚一摞复习资料。学校的通宵自习室和校外那些24小时营业的奶茶店、快餐店,就成了他们的“战场”。台灯下一杯接一杯的咖啡,键盘噼里啪啦的响声,还有身边同样奋笔疾书的“战友”,构成了另一种紧张的定州大学城夜生活。这种包夜,熬的是精力,拼的是未来,虽然辛苦,但回头看看,也挺佩服那时候拼命的自己。
后半夜的大学城,会渐渐安静下来。主干道上的人和车都稀少了,只有路灯孤零零地站着。那些还在外面“包夜”的人,状态也进入了新阶段。打游戏的兄弟可能已经从亢奋变得沉默,只是手指还在机械地点着鼠标;复习的人可能已经困得东倒西歪,头一点一点地“钓着鱼”;而聊天的,声音也低了下来,变成了窸窸窣窣的耳语。
说句实在的,这种定州大学城包夜的行为,在家长和老师眼里,肯定算不上“好习惯”。伤身体、耽误学习,道理我们都懂。但为什么还是一届一届的学生前赴后继呢?我想,大家留恋的,或许不仅仅是那几局游戏、那一顿夜宵,而是在那段最自由的年纪里,能够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一整块时间,是和朋友们一起疯、一起扛、一起分享秘密的那种紧密联系。这种感觉,毕业以后就很难再找到了。
天边开始泛起鱼肚白,豆浆油条的早点摊已经支起来了。包夜的人们揉着发酸的眼睛,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回走。新的一天开始了,夜晚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,但对于青春的记忆,却又厚了一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