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做大活的地方,敦煌主要活动场所
说起敦煌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莫高窟。那些精美的壁画和佛像确实让人震撼,但你要是问当地人"咱们这儿有啥热闹的地儿",他们准会笑着告诉你:"走,带你去看看敦煌做大活的地方。"
这话听着有点土,可特别实在。敦煌做大活的地方,说白了就是这座城市最有烟火气、最有人情味的角落。清晨五点半,当游客还在酒店熟睡,沙州市场已经飘起第一缕炊烟。老马家的羊肉汤锅咕嘟咕嘟冒着泡,他边舀汤边和熟客唠嗑:"今天的羊肉嫩着呢,从肃北刚运来的。"隔壁王婶把刚出炉的烤馕码得整整齐齐,金黄色的馕饼上撒着芝麻,香味能飘出半条街。
敦煌主要活动场所的日与夜
白天的沙州市场像个万花筒。卖李广杏的大爷会让你先尝后买,干果摊的老板娘顺手抓把葡萄干塞给路过的小孩。这里的讨价还价声都带着西北人特有的豪爽,砍价不成也能笑着互相递根烟。到了傍晚,市场中央的空地支起桌椅,烤肉师傅把羊肉串烤得滋滋作响,辣椒面和孜然的香气混在晚风里,这时候来杯冰镇杏皮水,那叫一个舒坦。
要说敦煌主要活动场所,月牙泉边的鸣沙山必须算一个。别看是沙漠,这里从早到晚都不缺人气。天没亮就有摄影爱好者架起叁脚架,等着拍日出时沙丘的明暗变化。正午太阳毒辣,倒是滑沙的好时候,游客们抱着滑沙板深一脚浅一脚往沙丘顶爬,尖笑声能惊跑沙蜥。等太阳西斜,骆驼队叮叮当当的铃声由远及近,牵骆驼的老赵在这条线上走了二十年,每匹骆驼的脾气他都门儿清。
对了,最近几年敦煌又冒出个新去处——党河风情线。当初治理这条河时,没人想到它会变成市民休闲的好地方。现在傍晚沿着河岸散步,能看到跳广场舞的大妈、玩轮滑的少年、写生的美院学生。河边的茶摊生意特别好,花十块钱要杯叁炮台,能坐到打烊。常来的张老师说:"在这儿能看见敦煌最真实的样子,比景区里那些摆拍有意思多了。"
要说这些场所为什么让人留恋,大概是它们把敦煌的千年文脉化作了具体的生活场景。在莫高窟看完飞天壁画,来市场吃碗羊肉粉;在阳关凭吊完古迹,到党河边喝杯茶。历史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文字,而变成了可以触摸的温度。就像在市场摆摊叁十年的李奶奶说的:"我们敦煌啊,不光有过去的辉煌,更有现在这热腾腾的日子。"
下次你来敦煌,除了看窟看壁画,不妨也去这些做大活的地方转转。或许在某个普通的傍晚,坐在沙州市场喝着杏皮水,听着周遭的市井喧哗,你会突然懂得——这座城市的生命力,不仅封存在千年的石窟里,更流淌在这些鲜活的日常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