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山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家教辅导叁小时一百元
最近在家长群里看到一条消息,标题是“昆山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家教辅导叁小时一百元”。哎哟,这价格可真够实惠的,现在随便点个外卖都要几十块,叁小时辅导才收一百?我第一反应是,这靠谱吗?
抱着好奇,我加了那个初中生的微信。孩子叫小陈,正在读初二,说话特别有礼貌。他告诉我,这个点子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。“很多同学遇到不会的题目不敢问老师,我也不太会讲课,但听他们说说卡在哪里,一起讨论倒是很在行。”小陈的声音带着点害羞,但能听出满满的真诚。
这不是普通的家教课
和小陈聊过才知道,他提供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教。没有固定的教材,也不用准备教案,就是通过电话陪同学梳理作业里的难点。“有时候同学说着说着,自己就把解题思路理清了。我就在旁边嗯两声,偶尔提个小问题。”小陈笑着说,“他们缺的不是知识,是能安心表达的机会。”
我忽然想起邻居家那个孩子。每次去他家,都看见他对着作业本发呆,问他哪里不会,他就摇摇头。要是能有小陈这样的“电话伴学”,说不定就能打开话匣子。
这个昆山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的服务,表面上看着是图个便宜,仔细想想,背后还真有点意思。现在教育资源这么紧张,好老师都往重点学校跑,普通孩子想找个说话的人都难。
小陈告诉我,有个初一的学弟,数学一直不及格。通过几次电话聊天,他发现那孩子不是不会做题,是总担心做错被批评。“我就跟他说,错了没关系,咱们一起看看错在哪里。后来他敢在课上举手了,上次考试居然及格了。”说这话时,小陈的语气里带着藏不住的成就感。
价格定在100元也是个巧思。太贵了家长舍不得,太便宜又显得不正经。这个数刚好在大家能接受的范围内,既体现了劳动的价值,又不会造成太大负担。
当然啦,这种形式肯定有局限性。复杂的物理实验、需要手把手教的书法,光靠电话确实不行。但对那些需要陪伴和倾听的孩子来说,有人愿意花叁小时专心听他们说话,这份心意比什么都珍贵。
我认识的一个家长试过这个服务,她说最让她感动的是儿子打完电话后的状态。“孩子整个人都轻松了,说终于有人懂他为什么卡在那道几何题上。不是直接给答案,是陪着他一点点想通。”
小陈现在接的电话越来越多,但他坚持每次只聊一个同学,保证这叁小时是专属于对方的。问他累不累,他说有时候确实会嗓子干,但听到同学恍然大悟的“啊,我懂了”,就觉得特别值。
想想也是,教育有时候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。可能就是找个合适的时机,用对的方式推一把。这个初中生用最朴素的法子,解决了同学们最实际的困扰。
现在小陈已经开始带着两个同学一起做这件事了。他们建了个小群,互相交流怎么更好地帮助来咨询的同学。这不,学生家教辅导叁小时一百元的服务悄悄在朋友圈传开了,据说排期都到了下个月。
看着孩子们自己摸索出的这条路,我突然觉得,也许教育的本质从来都不复杂。就像小陈说的:“我就是把同学当成朋友,他们不会的题,我陪他们慢慢想。叁个人想总比一个人强,对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