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100元3个小时约,广州3小时100元休闲约
最近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,他在广州发现了个挺有意思的“广州100元3个小时约”活动,问我周末要不要一起去试试。说实话,刚听到这个说法,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价格听着也太亲民了吧?现在随便看场电影连吃带喝都不止这个数,叁个小时能玩出什么花样?
带着满肚子好奇,周六下午我们按导航找到老城区那家隐藏在骑楼里的工作室。推开门我就愣住了——满屋子都是埋头做手工的人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木料香。穿围裙的姑娘笑着迎上来:“欢迎参加我们的‘广州3小时100元休闲约’木工体验课!”
原来这所谓的约,是跟自己的双手约个会啊。
叁小时能发生什么
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块原木料,说今天要做个黄油刀。我拿着凿子有点懵,这玩意儿在超市买不就十几块吗?可当刀刃在木头上刻出第一道痕迹,那种粗糙的质感顺着掌心传到心里,突然就懂了——我们买的不是物件,是这叁小时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。
旁边的大姐是常客了,她说每周都来这儿“约会”:“孩子上补习班这叁个钟,我就在这儿磨木头,比做蝉辫补还解压。”她手里快要完工的木梳已经打磨得温润如玉。确实,在这个手机消息叮咚乱响的年代,能安心做完一件事都不容易。
做到一半的时候,我盯着手里初具形状的木头走了神。想起上班时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用,连喝咖啡都要掐着表。可在这儿,叁个小时像被施了魔法,慢得能看清木屑在阳光里跳舞的轨迹。
老师说有个金融圈的学员,最开始每十分钟就要看次表,后来有次打磨得太入神,居然错过了接孩子放学。说到这儿我们都笑了,但笑完又有点唏嘘——我们好像都把“赶时间”活成了本能。
快结束时,我的黄油刀虽然边缘还有点毛糙,但握在手里格外踏实。朋友炫耀他做的猫咪木雕,虽然那造型抽象得像是穿越来的外星生物。我们互相嘲笑对方的手艺,笑声惊动了窗台上的绿植。
临走前我发现墙上有面照片墙,贴满了学员和成品的合影。有老爷爷做的老花镜,有情侣对戒,还有个小朋友歪歪扭扭刻了“妈妈生日快乐”。这些朴素的手作物件,比商场里光鲜亮丽的礼物更让人心动。
现在朋友再约我,我都先看看日程表——不是看有没有空,是看要不要给自己留段“广州100元3个小时约”的时光。毕竟在这个什么都在赶趟儿的城市里,能合法“浪费”时间的地方可不多了。
昨天路过珠江新城,看见那些行色匆匆的白领,突然很想告诉他们:拐个弯去老城区吧,那里藏着让人慢下来的秘密。花个“广州3小时100元休闲约”,换来的不只是件手工艺品,更像是给紧绷的神经做了场深度按摩。
哦对了,那把我亲手做的黄油刀,现在每天早餐时都在用。虽然切黄油有点费劲,但每次拿起它,那叁个小时的慢时光就会顺着指尖溜回心里。这感觉,确实比喝叁十杯奶茶还要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