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山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在哪些地方有,类似保山哪些小巷有招揽客人情况
这几天和朋友闲聊,说起保山城里一些老巷子的事儿。朋友突然问我,你说保山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在哪些地方有呢?这一下还真把我问住了。
说实话,这种小巷子里招揽客人的现象,在保山老城区的一些背街小巷确实能见到。比如说南关街后面的几条胡同,还有老百货大楼附近的小巷道。这些地方沿街有些小店,店主们会站在门口招呼过往的行人。
巷子里的日常景象
我上周末特地去了趟南门附近的老巷子转悠。刚走进巷口,就看见几位大姐坐在自家店铺门口,一边摘着菜,一边和路过的人搭话。“进来看看嘛,新到的茶叶”、“尝尝我们家的豌豆粉”,这样的招呼声此起彼伏。说实话,这种热情让人挺温暖的,但也有些游客显得不太适应。
往巷子深处走,情况就有些不同了。有几家小餐馆的伙计直接站到了路中间,见到生面孔就开始介绍菜品,甚至有人会跟着走上一小段路。这种情况,怎么说呢,确实让人有点尴尬。有个外地来的小姑娘明显被吓到了,低着头快步走开。
我在巷子里的茶摊坐了会儿,和卖茶的大爷聊了起来。大爷说,这些招揽客人的大多是最近两叁年才多起来的。“以前大家都安安静静做生意,现在游客多了,竞争也大了,有些人就坐不住了。”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
说起来,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不是偶然。保山这几年旅游业发展很快,游客数量翻了好几倍。但问题在于,游客多集中在几个热门景点,像这些小巷子虽然很有特色,却少有人专门来访。
巷子里的一家手工艺品店老板告诉我:“我们这些小巷子里的店铺,位置偏,租金虽然便宜,但客流量小。有时候一天都见不到几个生客,着急啊。”他能理解邻居们招揽客人的心情,但觉得方法可能欠妥。
其实仔细想想,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小巷商家面临的生存压力。游客都在主干道上,小巷里的店铺想要分一杯羹,就得想办法把客人引进来。这就像是个恶性循环:越是没客人,越要大声招揽;越是大声招揽,有些客人反而越不敢进来。
我在巷子里转悠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那些安安静静、把店面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店铺,虽然不主动招揽,但进店的客人反而停留得更久,买的也更多。这倒是挺值得思考的。
随着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,招揽客人的声音也渐渐少了。这时的小巷反而显得更有韵味,叁叁两两的游客慢悠悠地逛着,偶尔被某家店铺的特色商品吸引,自然地走进去观看。
离开巷子时,我在想啊,这种现象恐怕还会持续一段时间。毕竟生意难做,大家都想多赚点钱养家糊口。不过如果能找到更合适的方式,既能让商家活下去,又能让游客舒心逛街,那该多好。
走到巷口,回头望去,那些斑驳的墙壁和昏黄的灯光,勾勒出老巷子独特的美。其实这些小巷子本身就很美,或许不需要那么多刻意的招揽,它们的故事和韵味,就足以打动人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