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吉同城喝茶上课,昌吉品茶学习交流
最近啊,昌吉的天气渐渐转凉了,我那个老茶友王姐又在微信上喊我:“周末有空没?新开的茶室环境不错,咱们去坐坐,正好能跟老师学学怎么泡老白茶。”
这话听着耳熟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约着“喝茶去”不再是简单解渴,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。在昌吉这座小城里,这样的邀约越来越常见。大家似乎都发现,放下手机,面对面坐着品一壶茶,聊聊天,学点茶知识,比什么都解压。
从解渴到品味
记得头回去参加这样的活动,我还纳闷呢,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上课?不就是把茶叶往杯子里一扔,热水一冲完事嘛。可真坐下来,看着茶艺师不紧不慢地温具、置茶、冲泡、分汤,每个动作都透着从容,我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我们平时那叫“牛饮”,这才叫“品茶”。
那天老师教我们识茶,从干茶形状、色泽,到冲泡后的叶底,一点点讲区别。我旁边坐着的李哥是做建材生意的,他笑着说:“我这粗人以前只会说茶香,现在好歹能分辨出花香、果香、蜜香了。”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。
昌吉同城喝茶上课这样的活动,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。上周我去的那家茶室,老板是个年轻人,他说现在来的人各行各业都有,医生、教师、个体户,甚至还有附近大学的学生。大家聚在一起,不为谈生意,就是单纯地喜欢这种氛围。
我特别喜欢张老师,就是常来指导的那位老茶人。他从不说高深的理论,就讲他这些年跑茶山遇到的故事。怎么辨别茶叶的好坏,怎么根据季节选茶,怎么搭配茶点,全是实在话。他说:“茶啊,最怕装腔作势。你觉得好喝,那就是好茶。”
慢慢地,我发现自己变了。以前喝茶如喝酒,一口闷;现在会先观其色,闻其香,小口品尝,让茶汤在口腔里转一圈再咽下。更神奇的是,这种变化不止在茶桌上——做事没那么急躁了,说话也愿意多听别人讲几句。
上周末那场茶会让我印象深刻。新来的小陈刚开始还挺拘谨,说自己完全不懂茶,怕说错话。几泡茶下来,在大家鼓励下,她居然能品出不同水温和冲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。看着她从紧张到放松,最后主动要求试试冲泡,那种成就感,比谈成一笔生意还让人开心。
昌吉品茶学习交流的魅力就在这儿吧。它不像上课考试,没有对错之分。在这里,资深茶友不会笑话新手,新手也不用担心露怯。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,你教我怎样控制水温,我告诉你哪种茶点搭配更合适。这种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,在别处还真不太容易找到。
现在每次收到茶友邀约,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去。不只是为了学茶,更是享受那两叁个小时的慢时光。手机静音,世界安静下来,只剩下茶香袅袅,笑语声声。在昌吉这样节奏不算太快的小城,能有这样一方天地,确实是种福气。
或许,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。它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而是活生生地融入日常,用最自然的方式,让我们在忙碌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,在品茶学习中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。下次如果有人约你去昌吉同城喝茶上课,别犹豫,去吧,说不定你也会爱上这种新的社交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