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碑店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兼职3小时百元通话
最近在小区公告栏看到一张手写广告,白纸黑字写着"高碑店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",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电话符号。这让我停下电动车,握着车把愣了半天。
现在的孩子都这么会赚钱了吗?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,零花钱还得靠考试分数换呢。不过转念一想,这年头连小学生都能当网红主播,初中生搞点小生意也不稀奇。
电话那头的世界
抱着好奇的心态,我联系了其中一个孩子。接电话的是个声音清亮的男生,他说这个点子是在班会课上想出来的。"有些叔叔阿姨工作太忙,没空陪家里老人聊天。我们就当临时孙辈,听爷爷奶奶讲讲故事。"
这让我想起楼上独居的张奶奶,她儿子在国外,平时见到我们总要拉着说上半天话。要是真有这样的服务,说不定她会是常客。
"那怎么收费呢?"我问男生。他解释得头头是道:30分钟20元,包月更优惠。最受欢迎的是"学生兼职3小时百元通话"套餐,很多客户会定期预约周末时段。
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——他们会根据客户需求准备聊天内容。比如和爱听戏的爷爷聊京剧,陪退伍老兵回忆军旅生涯。有个女孩为了和喜欢植物的奶奶聊天,特意去图书馆借了养花指南。
意想不到的收获
这些孩子跟我说,做这个不光为了赚零花钱。有个叫小雨的女生提到,她通过电话认识了一位退休语文老师,现在作文水平提高了一大截。"老师会耐心教我怎么把句子写生动,比补习班有意思多了。"
另一个男孩小杰更神,他陪聊的爷爷曾经是机械厂工程师,现在两人经常视频讨论机器人模型。上个月爷爷还送他一套绝版工具,说是找到了传人。
我突然觉得,这哪是简单的电话陪聊,分明成了跨代交流的桥梁。城市生活把人们隔成孤岛,这些孩子反而用最传统的方式,重新连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温度。
不过他们也遇到过糟心事。有次客户抱怨通话时间少了五分钟,孩子们二话不说退了全款。后来才发现是客户手表快了叁分钟。但这件事让他们学会了准备两个闹钟,通话前还要对时。
现在他们的服务越来越规范,甚至设计了反馈表。老人们会把建议写在表格背面,字迹工工整整,偶尔还会附上糖果贴纸。
看着这些初中生像模像样地经营着小事业,我不禁感慨:这代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懂得观察生活。他们发现现代社会的情感需求,然后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填补。或许教育从来不止在课堂,生活这本无字书,往往教给我们更多。
黄昏时分,我又经过那个公告栏。夕阳给"高碑店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"那张广告镀上金边,突然觉得这些歪歪扭扭的字迹格外顺眼。在这个扫码支付的时代,还有人愿意花叁小时倾听陌生人的故事,这本身就很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