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市那里有站小巷,芒市那条有站的小巷
芒市那条有站的小巷,我总也忘不了。每次路过,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。
说它是小巷,其实也不算窄,刚好能容两辆电动车错身而过。巷口立着个旧站牌,绿底白字已经有些斑驳,但还能认出“芒市”两个字。站牌脚下常蹲着只花猫,眯着眼睛看人来人往。早晨七八点光景最热闹,卖豆浆的阿姨推着小车,“豆浆,热豆浆”的吆喝声拖着长长的尾音。买菜回来的奶奶们停在巷口聊天,菜篮子里还带着水珠的青菜嫩生生的。
巷子里的日常
往里走几步,有家修鞋铺子。老师傅在那儿干了十几年,手上满是老茧,却特别灵巧。接过要修的鞋,他总是先端详半天,用手指这里按按那里摸摸,才慢悠悠地说:“能修,下午来拿吧。”旁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滇戏,他偶尔跟着哼两句。再往深处,是家裁缝店,老板娘手脚利索,踩缝纫机的声音嗒嗒嗒的,像在给这条巷子打拍子。
傍晚时分,学生们叁叁两两地走过。有个男孩总在站牌下等车,书包斜挎在肩上,手里捧着本书。有时是课本,有时像是小说,看得入神时,连车来了都没察觉。巷子那头的烤饵块香味飘过来,炭火的气息混着酱料的咸香,让下班归来的人不由得加快脚步。
记得去年深秋,我在巷子里避雨。雨下得突然,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上,溅起细密的水花。修鞋的老师傅招呼我进他店里坐,还倒了杯热茶。茶是普通的绿茶,但在那个湿冷的傍晚,捧在手里格外暖和。我们没说什么话,就看着雨幕里朦胧的街景,听着雨声哗哗地响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芒市那里有站小巷之所以让人惦记,不只是因为它方便,更因为这份不经意间的温暖。
如今城市变化快,好多老巷子都拆了,建成宽阔的马路、高大的商场。但这条芒市那里有站小巷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,站牌依旧立在那里,花猫还在打盹,修鞋铺的收音机依然咿咿呀呀。或许正是这些看似不变的日常,给了奔波的人们一点安慰——知道总有个地方,还守着从前的节奏。
前几天又经过那里,看见站牌下新贴了张寻猫启事,照片上的猫咪胖乎乎的。修鞋的老师傅认出了我,隔着老远就点头笑了笑。巷子深处,那家烤饵块摊前排着叁四个人,白色的蒸汽在夕阳里缓缓上升。这一切平凡得不能再平凡,却让人心里踏实。芒市那条有站的小巷,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迎送着过往的人们,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背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