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江堰炮楼游览指南经验分享,炮楼参观实用贴士心得交流
从灌县古城往玉垒山方向走,青石板路渐渐有了坡度。转过几个弯,那座青灰色的四方建筑就静静立在半山腰的树影里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都江堰炮楼时,我有点意外——它比想象中要朴素许多,没有雕梁画栋,也没有气派的大门,就像个穿着布衣的老者,默默守着脚下的千年水利工程。
炮楼门口坐着位摇蒲扇的大爷,见我盯着楼顶看,笑眯眯地说:“上去看看吧,角度看都江堰可是独一份。”后来我才知道,这位大爷在炮楼边住了四十多年,每天看着游客来来往往。
炮楼参观实用贴士
炮楼台阶比较陡,建议穿防滑的平底鞋。要是带着老人小孩,最好扶着旁边加固过的木扶手上楼。我去的那天正好下过小雨,石阶有点湿滑,幸好听了门口大爷的提醒换了运动鞋。
参观时间选在下午四点左右特别合适。这个时候旅行团基本都撤了,楼里特别安静。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能把那些老砖墙的纹理照得清清楚楚。站在楼顶的观景台,整个都江堰叁大工程——鱼嘴、飞沙堰、宝瓶口尽收眼底。这个视角看水流分岔特别直观,终于明白为什么说“分四六、平潦旱”了。
对了,记得带个望远镜。不是看风景,是看细节——炮楼外墙那些弹痕、屋檐下的排水兽、还有远处安澜索桥上的人来人往,用望远镜看特别有味道。
炮楼里面现在改成了个小展览馆,展品不多但都很珍贵。我最喜欢看那些老照片,特别是上世纪叁十年代拍的,能清楚看到当时炮楼周边还是大片农田。现在站在同一个位置看出去,古城新城交错,真是恍如隔世。
游览路线可以这样安排
我个人的经验是,先把车停在离堆公园附近,沿着南桥慢慢走到玉垒山脚。这样走虽然要多花二十分钟,但一路上能看到当地人钓鱼、喝茶、摆龙门阵,特别有生活气息。上山的小路有好几条,最推荐离秦堰楼最近的那条石阶路,坡度缓,树荫多,走起来不累。
炮楼里面转完,别急着下山。往左手边的小路走五分钟,有个很隐蔽的观景台,那里看宝瓶口的角度绝了。我去的时候正好遇到几个摄影爱好者在那里等日落,他们说这个机位知道的人不多,拍出来的照片张张都是大片。
要说遗憾嘛,就是炮楼里面的通风一般,夏天有点闷热。建议自带个小风扇,或者挑个凉快的日子去。另外楼里不允许带饮食进去,水壶要放在门口的寄存处。
下山路上遇到几个刚逛完的游客在讨论:“这炮楼看着不起眼,没想到视野这么好。”确实,它不像其他景点那样张扬,但当你站在楼顶,看脚下江水奔流,远处青城山如黛,才会真正理解这座建筑选址的智慧——既守着水利要害,又占着观景最佳处。
下次要是再去,我想挑个清晨。听说那时候云雾还没散,整座楼若隐若现的,应该另有一番滋味。说不定还能遇到早锻炼的当地人,听听他们记忆里的炮楼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