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水磨工作室喝茶,黄山石坊工坊品茗
清晨的阳光刚掠过黄山毛峰的茶山,我已经坐在水磨工作室的木凳上了。老师傅用粗陶壶沏着茶,水流声和屋外溪涧的水磨转动声竟莫名和谐。
水磨工作室这地方挺有意思,老房子改造的,墙上还留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标语。老师傅说这屋子以前真是水磨坊,后来荒废了,他舍不得这地方,就改成了喝茶的工作室。“水声磨茶声,茶香伴水香”,他慢悠悠地说了这么一句,手里的茶壶稳稳地注水,雾气氤氲中,仿佛真能看见往日磨坊里忙碌的景象。
从水磨声到茶香
第二泡茶时,老师傅提议去不远的石坊工坊看看。沿着青石板路走,大概十分钟就到了。石坊工坊藏在几棵老槐树后面,门口还摆着些石雕半成品。
工坊主人是位年轻姑娘,正在院子里筛茶。见我们来了,她笑着搬出几个草编坐垫:“来尝尝我们刚焙好的云雾茶。”她的手艺是从外婆那儿学的,用的是老法子,但想法很新潮,会把传统石磨工艺和现代茶艺结合。
其实黄山水磨工作室喝茶和石坊工坊品茗,看起来都是喝茶,味道却各有千秋。水磨工作室的茶醇厚,像听老人讲故事;石坊工坊的茶清新,像年轻人聊天。但奇妙的是,两处的茶汤回甘时,都能尝出黄山特有的岩韵。
在水磨工作室,老师傅教我用双手捧杯:“这样暖手,也暖茶。”而在石坊工坊,姑娘教我转动茶杯闻香:“每个角度香气都不同。”我忽然觉得,这不只是喝茶方法不同,更像是两种生活态度的体现——一个求稳,一个求变。
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石坊工坊,我们尝到了姑娘特制的桂花红茶。她在外婆的配方上加了点自己的创意,桂花香和茶香融合得恰到好处。“传统不能丢,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呀,”她眨眨眼,“就像这石坊,以前只做石磨,现在不也成了品茗的好地方?”
回到水磨工作室时已是傍晚。老师傅什么都没问,只是重新烧水,泡了壶陈年普洱。茶汤在杯中荡漾,我突然明白了什么。这两处地方,就像茶的两个味道——水磨工作室是沉淀的味道,石坊工坊是创新的味道,但它们都在说着同一件事:在这座闻名天下的黄山脚下,人们依然用最朴实的方式,守护着对于茶的生活智慧。
离开时,老师傅送我到门口,溪水声依旧潺潺。我想,明天大概还会有人坐在这张木凳上,听着水声,品着茶香,感受这份独特的黄山水磨工作室喝茶体验。而不远处,石坊工坊的灯光也会亮起,继续演绎着新时代的茶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