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令哈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通话服务叁小时五百元
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。我表妹在德令哈上初中,那天她神秘兮兮地跟我说,用五百块钱换了叁小时通话时间。我当时差点把奶茶喷出来——现在的小孩都这么壕了吗?
仔细问才知道,原来是她们学校搞的“成长陪伴”活动。每个学生分配一位校外辅导员,每周固定通话叁次,聊聊学习生活里的烦心事。表妹分到的是个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,两人特别聊得来。
电话那头的声音
有次表妹数学考砸了,躲在被窝里哭。辅导员在电话那头轻声细语地开导,还分享自己初中时挂科的经历。“你知道吗?她跟我说失败就像骆驼刺,看着扎人,底下却藏着水分。”表妹模仿着大人的语气,眼睛亮晶晶的。
叁小时听起来很长,可分摊到整个学期,每次也就二十来分钟。但就是这短短的二十分钟,成了表妹每周最期待的时刻。她说有些话跟父母说不出口,跟朋友讲又怕被笑话,只有电话那头的大姐姐最能懂。
我忽然想起自己初中时,也有过这样的渴望。那时候要是有个能耐心听我说话的人,或许青春期就不会过得那么拧巴了。
五百元的价值
说实话,刚开始听说德令哈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我也觉得贵。但表妹妈妈给我算了一笔账:其实这学生通话服务叁小时五百元是学期费,折合每次才叁十多块。“比补习班便宜多了,”她笑着说,“而且补的是孩子的心。”
更让我惊讶的是,这钱不是交给学校的。每个辅导员都是通过青年志愿者协会匹配的,费用直接补贴给大学生。既帮了初中生,又给了勤工俭学的机会,这法子挺妙。
表妹班上有个男生,以前特别内向。参加这个通话项目后,居然主动报名参加了演讲比赛。他说辅导员告诉他,每个人的声音都值得被听见。
如今表妹会把通话内容记在小本子上:“今天学会了深呼吸解压法”“大姐姐说迷茫是成长的必经之路”。看着她工工整整的字迹,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。
隔壁班老师注意到参与项目的学生变化,现在也在考虑引入类似的服务。看来这德令哈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,还真不是那么简单。
昨天表妹和辅导员聊到了梦想。她说想当老师,因为老师能点亮别人心里的光。我在旁边听着,忽然觉得这五百块花的,或许能照亮很远很远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