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莱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赏茗会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4:39:07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的阳光透过木格窗,在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教室里没有粉笔敲击黑板的声响,只有紫砂壶嘴升腾的袅袅白雾。这里是蓬莱职业学校茶艺课的课堂,孩子们正用指尖感受千年茶文化的温度。

穿亚麻衫的李老师拎起陶壶,热水冲入盖碗的刹那,茉莉银针的香气瞬间在教室里漾开。“看,茶叶在跳舞呢。”前排扎马尾的女生轻声对同伴说。的确,那片片嫩芽在琉璃杯中舒展翻滚,像极了海底摇曳的水草。

当茶杯代替了手机

“以前上课总忍不住摸手机,”穿卫衣的男生不好意思地挠头,“现在盯着茶叶看都看不够。”他刚完成人生第一次“凤凰叁点头”,虽然水流断断续续,但眼里闪着光。邻座的女生正小心地用茶夹摆放品茗杯,那专注的神情,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。

教室后墙挂着一幅字:“茶养静气”。有个男孩刚开始总坐不住,现在却能安静地给茶宠淋水,看它慢慢变色。他说泡茶时心里特别踏实,就像窗外那棵老银杏,稳稳地扎根在土地里。

这或许就是蓬莱学生品茶上课的魅力——在快节奏的时代里,他们通过这杯茶,找到了与自我对话的片刻宁静。

茶香里的文化密码

“你们知道吗?古人把茶看作天地精华。”李老师轻抚茶荷中的铁观音,“看这蜻蜓头、青蛙腿,都是制茶人手下功夫的结晶。”学生们围拢过来,第一次发现茶叶的形状竟藏着这么多学问。

随着学期深入,简单的泡茶动作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。温杯烫盏是待客的诚意,七分茶叁分情是处世的分寸。那个总迟到的女生现在总会提前到教室烧水,她说:“让客人喝冷茶多失礼啊。”

这些年轻的身影在茶席间穿梭,渐渐懂得了敬茶的礼仪,读懂了陆羽《茶经》里的智慧。学子课堂赏茗会不仅是技能学习,更像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寻根。

最近班里组织了无我茶会,大家自带茶具,匿名泡茶。穿校服的少年将斟满的茶杯奉给陌生人时,脸上有种郑重的温柔。没有言语,只有茶香在人与人之间流动。

窗外,海风送来咸湿的气息;窗内,茶香弥漫。这群蓬莱少年在杯盏交错间,泡开的何止是茶叶,更是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。茶凉了再续,人走了茶不凉——这大概就是传统文化最美的样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