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封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登封本地约学生五百元
这几天在登封本地群里看到条消息,反复刷到好几次,写着“登封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。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家教兼职,后来仔细一看感觉不太对劲。
说实话,第一反应是现在孩子零花钱都这么多了吗?随便约个见面就要五百块?但转念一想,这事儿透着古怪。初中生按理说应该还在花父母钱的年纪,哪来这么大手笔。
藏在表面下的真相
我找了个在社区工作的朋友打听,他叹了口气说最近确实有些不对劲。有些社会青年专门在中学附近转悠,用各种名义接近学生。这个登封本地约学生五百元的说法,听着像暗语,具体干什么不好说,但肯定不是正经事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上周在少林大道那边,看见几个染着黄头发的年轻人围着两个穿校服的学生。当时没太在意,现在琢磨着,可能就跟这个有关。
你说这些孩子图什么呢?为了买新手机?还是单纯觉得好玩?我邻居家儿子前阵子突然多了好几双名牌球鞋,问他妈说是打工赚的。可现在想想,初中生能打什么工一天赚好几百?
家长们的困惑
昨天在菜市场碰到王阿姨,她女儿正好读初二。说起这事她直摇头:“现在孩子的心思真猜不透。上周我闺女说要和同学去写生,张口就要叁百块。后来我在电影院看见她和几个社会青年在一起。”
其实像登封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这种情况,很多家长都蒙在鼓里。总觉得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就行了,很少过问具体花在哪里。
我侄子有次说学校要交资料费,后来老师在家校群里说根本没这回事。追问之下他才承认,钱拿去请高年级的学生吃饭了。现在的孩子,比我们那会儿复杂多了。
这种事情吧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但要是放任不管,保不齐会惹出什么麻烦。登封就这么大点儿地方,今天你骗我,明天我骗他,最后谁都落不着好。
记得我们上学那会儿,最多就是攒钱买个漫画书。现在这些孩子,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的来往。这登封本地约学生五百元的背后,到底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事?
可能有人觉得我多管闲事,但看着这些半大孩子学着社会上的歪风邪气,心里真不是滋味。今天是五百,明天可能就是五千,这条路走下去,迟早要吃亏。
要是你也在登封的街头巷尾听过类似的事,或者家里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,真得多留个心眼。钱的事小,养成坏习惯事大。
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说难也不难,多陪孩子说说话,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。有时候他们不是真要那么多钱,可能就是觉得这样显得酷,能在同学面前有面子。
这事说到这里,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希望家长们都能重视起来,别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后悔。毕竟在登封这样的小城,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,比什么都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