偃师约附近学生500一次,偃师附近学生约见500一次
这两天在网上冲浪,总能看到“偃师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这样的字眼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看到“偃师附近学生约见500一次”这个说法,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到底是个啥情况?
正好我有个表弟在偃师那边上大学,就顺口问了他一句。他听了哈哈大笑,说哥你想哪儿去了。原来根本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事,就是有些本地的家长,想找附近高校的学生给孩子辅导功课。
这事儿怎么兴起的
我表弟说,现在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学习,可好些辅导班收费实在吓人,一节课动不动就好几百。相比之下,找个大学生来辅导,效果不错,价格也合适。慢慢地,“500一次”就成了个市场价,指的是连续辅导两个小时的费用。
他班上就有好几个同学在做这个,一般都是周末出去。有个学长特别厉害,同时教叁个初中生的数学,一个月下来收入还挺可观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约附近学生辅导的事儿,也得讲究你情我愿。我表弟说,他们接活都很谨慎,一般都是熟人介绍,或者通过学校的勤工助学中心。毕竟安全最重要,谁也不想惹麻烦。
而且啊,这些大学生教课有他们的优势。年纪和学生差不多,代沟小,知道怎么讲题学生才爱听。我那表弟就说,他教的那个初二男生,以前见数学就头疼,现在反而主动找他问题目了。
当然啦,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做家教。有些同学自己学习还行,但就是讲不明白。我表弟的室友就去试过一次,回来说那孩子听得云里雾里的,他自己也急出一身汗,后来就再也不去了。
现在想想,“偃师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这个说法,确实容易让人误会。要我说啊,还不如直接写明白是“家教辅导”来得清楚。不过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样写更吸引眼球吧,毕竟现在网上什么都讲究个点击率。
我琢磨着,这种大学生做家教的现象,倒是挺有意思的。既帮家长解决了辅导难题,又让学生挣点零花钱,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,算是一举多得。不过任何事都得把握好分寸,特别是涉及到“偃师附近学生约见500一次”这样的安排,双方最好都把条件谈清楚,避免后续产生误会。
表弟说,他们学校有个女生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说好了一次辅导两小时,结果家长非要留她多教一会儿,还不加钱。后来这个女生就直接通过学校的学生会来找活儿,再也不自己私下接单了。
看来啊,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,在商量“偃师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这样的事情时,最好都能提前把规矩定好。比如说清楚具体教什么科目,在哪儿教,每次多长时间,费用怎么算。这样大家都安心,合作起来也愉快。
其实这种本地的、面对面的辅导方式,比起现在流行的网课,也有它独特的优势。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马上问,老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哪里没听懂,随时调整讲课的方式。我表弟教的那个学生,之前上网课老是走神,现在有人坐在旁边盯着,注意力集中多了。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我们上学那会儿,好像也有师兄师姐做家教,不过那时候没现在这么普遍。现在的大学生,思路真是活络多了,既能赚到钱,又能积累社会经验,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不过我还是得提醒一句,找家教不能光看价格,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人。有些家长一味地图便宜,结果请来的学生根本不会教书,反而耽误了孩子。这“500一次”花的到底值不值,还真得看实际效果。
表弟跟我说,他每次去家教前都会认真备课,毕竟拿了人家的钱,就得把事情办好。而且相处时间长了,和那家人也都熟了,有时候教完课,家长还会留他吃个便饭。
这样的“偃师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,倒是挺有人情味的。比起冷冰冰的线上辅导,多了几分面对面的温暖。也许,这就是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