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东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体验茶艺时光
推开丹东市某中学教室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扑面而来。这可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七年级叁班每周最期待的品茶课堂。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白瓷杯,小口品尝着今天的主角——凤凰单丛,眼睛里写满了新奇。
说起这门特别的课程,班主任李老师笑得特别欣慰:"最初就是想着让孩子们换个节奏,没想到效果这么好。"她注意到,自从开展了丹东学生品茶上课活动,连最坐不住的小男生都能安静地观察茶叶在水中的舒展。教室后排的茶艺桌上,整齐摆放着盖碗、公道杯、品茗杯,乍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。
从手忙脚乱到从容不迫
记得第一次上课时,教室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。不是这个同学碰倒了茶具,就是那个同学被热水烫得直甩手。现在呢?孩子们已经能熟练地温具、置茶、冲泡、奉茶,整个流程行云流水。班长小陈跟我说:"刚开始觉得泡茶是爷爷奶奶那辈人才做的事,现在发现这里面学问大着呢。"
最让人惊喜的是,这门课悄悄改变着孩子们。以前写作文总是喊"没素材"的小雨,最近写了篇《茶香里的时光》,把第一次品尝铁观音的感受描写得活灵活现。几个调皮男生也不再急着下课往操场跑,反而围着老师问:"为什么同一款茶每次泡出来味道不太一样?"
家长们最初也犯过嘀咕:这不耽误学习吗?但看到孩子变得沉稳了,做事更有耐心了,甚至主动在家给爷爷奶奶泡茶,态度都转变了。一位家长在班级群里感慨:"没想到喝茶这事,让孩子学会了等待和尊重。"
茶艺老师王师傅是学校特意从本地茶社请来的。他教得特别接地气:"别把喝茶想得太玄乎,它就是生活。"他带着孩子们认茶叶、观茶形、闻茶香,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讲解茶文化。慢慢地,龙井的豆香、普洱的陈韵、茉莉花茶的清甜,都成了孩子们熟悉的味道。
茶香里的成长
现在走在校园里,偶尔能听到孩子们讨论:"你觉得昨天泡的白牡丹怎么样?""我发现水温高一点,茶香更明显。"这些对话放在半年前,根本没法想象。教导主任告诉我,他们正在考虑把品茶课推广到更多年级,让更多学生体验这份独特的宁静。
看着孩子们专注地注水、出汤、分茶,你会发现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了欣赏美、感受慢。也许这就是教育的另一种可能——不在题海里,而在这一盏清茶的余韵中。丹东学生品茶上课这件事,正在用最中国式的方式,为成长注入温柔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