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江上课资源喝茶,冷水江学习交流品茶
一杯清茶里的学习时光
前几天路过冷水江老城区,看见几位熟人提着笔记本往茶室走,说是去“上课”。我好奇跟过去才发现,原来现在不少年轻人把学习交流搬到了茶香袅袅的空间里。这倒让我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那会儿,想找个安静地方看书都得跑图书馆占座,现在可选择的场地真是丰富多了。
这种在品茶氛围中开展的冷水江上课资源喝茶模式,最近确实越来越常见。不同于正襟危坐的教室,茶室里的矮桌软椅让人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。我注意到有位教编程的年轻老师,边泡着金骏眉边给学员讲解代码,遇到难点时大家就停下来喝口茶,反而比连续灌输效果更好。
要说这种形式最吸引人的地方,大概是打破了传统学习的僵硬感。记得有次参加对于本地历史的冷水江学习交流品茶活动,主讲人带来些老照片,我们传阅着旧影像,品着当地的碣滩茶,不知不觉就把民国时期冷水江的航运发展脉络理清楚了。这种浸润式的体验,比单纯听讲座生动得多。
不过我也发现,要组织好这样的活动并不简单。场地既不能太嘈杂影响交流,又不宜过于安静显得拘谨。有次参加的读书会选在临江的茶舍,窗外是缓缓的江流,室内飘着茶香,大家围坐着讨论《红楼梦》里的饮食文化,偶尔停下来听听雨声,那种恰到好处的氛围确实给学习添了不少韵味。
现在冷水江这类融合茶文化的学习空间还在不断丰富。有专注职业技能提升的,比如上周我见到的笔笔罢制作小课堂;也有偏重文化素养的,像茶艺师带着辨认不同茶叶的品鉴会。这种把知识获取与生活情趣相结合的方式,似乎特别适合现在人们追求高效又不愿太过刻板的学习需求。
看着茶桌上摊开的笔记本和冒着热气的茶杯,我突然理解为什么这种形式能受欢迎。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能找到一个既增长见识又修养身心的去处确实难得。就像昨天遇到的那位带着孩子来参加亲子茶艺课的妈妈说的:“在这既学了知识,又度过了有质量的亲子时间,比盯着手机强多了。”
或许学习本来就该是这样自然而然的事。就像好的茶叶需要适宜的水温慢慢舒展,知识的吸收也需要恰当的环境和心境。下次要是看到哪家茶室门口立着小白板,说不定那就是又一个充满茶香的知识角落正在发生故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