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街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9:08:44 来源:原创内容

牡丹江火车站总是人来人往,拖着行李箱的旅客,接站的出租车司机,吆喝卖苞米的大姨,热闹得像个永不停歇的集市。可你要是穿过车站前那片开阔的广场,往右手边一拐,走进那条被高大建筑夹在中间的小巷,就像猛地按下了静音键,世界的喧哗瞬间被隔绝在外。这条小巷,就是车站后街的小巷,它和前面光鲜亮丽的车站,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
巷子不宽,勉强能容两辆小汽车错身。脚下的水泥路面有些年头了,坑坑洼洼的,前两天下过雨的积水还没完全干,映着碎碎的一块块天空。两旁的楼房大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,墙皮斑驳,露出里面砖红的底色,阳台上密密麻麻地伸出晾衣杆,挂着五颜六色的衣裳,像万国旗一样,带着点过日子的烟火气。

巷子里的声音与气味

你往里走,声音就丰富起来了。不知哪家窗户里飘出炒菜的滋啦声,伴着葱花的焦香;几个老爷子坐在小马扎上,围着棋盘,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;一个母亲探出头,用带着浓重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喊自家孩子回家吃饭。这些声音混在一起,不觉得吵,反倒让人觉得安心。这里的节奏是慢的,一个下午,可能就是一盘棋,几句闲聊。这和火车站里那些匆忙的、奔向目的地的脚步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再往里走,能看到几家小店。一个连招牌都快褪成白色的食杂店,玻璃柜台里摆着香烟和小孩爱吃的零食。店主是个胖胖的大婶,正靠在椅子上打盹,收音机里放着咿咿呀呀的二人转。旁边还有个自行车修理铺,老师傅满手油污,正不紧不慢地给一辆旧自行车补胎。他们似乎并不太在意能赚多少钱,守着这个小铺子,更像是守着一种习惯,一种生活方式。这条牡丹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藏着的就是这些最普通,却也最真实的人生片段。

我站在巷子中间,看着这景象,心里忽然有些感慨。火车站代表着出发和到达,是人生中那些重大转变的节点。而这条车站后街的小巷,代表的却是日常,是回归,是无论走多远,最终都要落地的那个“窝”。它不宏伟,甚至有些破旧,但它扎实,温暖,充满了生活的细节。那些从火车站出来,拖着疲惫身躯走进这里的人,闻着家里的饭菜香,听着熟悉的乡音,一天的奔波劳碌,仿佛就能在这里被熨帖平整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一些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。巷子口那家食杂店亮起了一盏昏黄的灯泡,吸引了几只飞蛾绕着光打转。炒菜的香气更浓了,还隐约能听到电视新闻的声音。这条小巷在暮色里,像一条安静的河,缓缓流淌着独属于它的时光。它就在繁华的车站背后,不言不语,却承载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温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