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川晚上哪儿有站大街的,利川夜间路边摊点位置
夜市里的那碗热乎气儿
昨天跟朋友聊天,他突然问我:“你说,利川晚上哪儿有站大街的啊?”我愣了一下,随即反应过来,他问的可不是别的,是那种热热闹闹、充满烟火气的夜间摊点。这问题可真问到点子上了,要我说啊,想知道利川夜间路边摊点位置,你得跟着鼻子走——哪儿香味最浓,哪儿就最热闹。
天刚擦黑,解放路那头就支棱起来了。叁轮车“吱呀”一声停稳,折迭桌“哗啦”铺开,瞬间就连成了片。卖烤串的老李是我熟人,他一边给手里的肉串撒辣椒面,一边跟我唠:“这条街啊,五六年前还没几个人,现在你看看!”炭火“滋啦”一响,香味就飘出老远,勾得人走不动道。他这家摊位,算是这片儿最老的几个利川夜间路边摊点之一了。
再往南走,文化宫广场边上又是另一番光景。这里年轻人多,摊子也更花哨些。有个大姐的冰粉摊特别火,她调糖水的手法那叫一个利索。我问她为啥选这儿,她擦擦手笑了:“这儿亮堂啊,大家吃完饭都爱来溜达。”她说的“大家”,指的是附近几个小区的居民。这地界儿,确实成了不少人晚上下意识的去处。
要说最有意思的,得数河边那片。最开始就零零散散几个摊,后来不知怎么的,慢慢连成了长龙。特别是夏天,河边风凉,桌椅往堤岸上一摆,喝着凉啤酒,吃着炒田螺,那叫一个舒坦。我常想,这些自发形成的利川夜间路边摊点位置,倒比规划好的美食街更有味道,有种自然生长的劲儿。
不过啊,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摆摊。新城那边路倒是宽,可就是没人气儿。有个卖炒饭的师傅在那儿撑了半个月,最后还是搬回了老城区。他说:“没人站着唠嗑的地方,生意做不起来。”这话在理,夜市嘛,要的就是那份随意,那种你想站就站、想坐就坐的自在。
现在天冷了,摊主们各有各的法子。有的支起挡风布,有的换上热汤热粥。昨晚我去吃馄饨,摊主老陈往汤锅里又加了一勺骨头:“天越冷,汤越要熬得浓。”热乎乎的白气在灯光下升腾,看着就暖和。这种天气,能喝上这么一碗,真是从里到外都舒坦。
其实说到根儿上,大家找利川晚上哪儿有站大街的地方,找的不光是吃的,更是那份活泛的人气儿。你说是不是?白天忙活了一天,晚上总想找个地方松散松散。站一站,逛一逛,吃点儿热乎的,跟熟人打个招呼,这一天才算圆满。这些星星点点的灯火,这些热热闹闹的摊子,组成了小城夜晚最生动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