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丘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任丘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
一个听起来有点“冲”的别称
第一次听说“炮楼”这个叫法,我愣了好一会儿。那是在学校食堂,听见两个学长聊天,一个说:“晚上回‘炮楼’那边不?”另一个回:“回啊,我那屋子网速快,回去开黑。”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,任丘大学城附近,什么时候有这种充满历史感和军事气息的建筑了?这名字听起来,可真有点“冲”。
后来待久了才弄明白,原来“炮楼”指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军事堡垒,而是大学城周边那些密密麻麻、拔地而起的出租公寓楼。这些楼普遍有个特点,就是盖得那叫一个高,细细长长,像一根根方形的柱子直插天空。外墙嘛,也说不上多讲究,很多就是简单的水泥面或者贴点最普通的瓷砖。窗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,阳台也小小的。你从远处一看,这楼形,这比例,可不就跟老电影里那个孤零零的炮楼有几分神似嘛!这名字起得,真是又形象又带着点学生特有的戏谑。
说实话,这个俗称能流传开,跟咱们学生的生活状态是分不开的。你想啊,大学宿舍通常都是四人间、六人间,虽说热闹,但有时候真想有个自己独立的小空间,安安静静看会书,或者不受打扰地跟家人朋友聊个视频。学校的住宿条件就那样,规矩也多。于是,很多想要更多自由,或者要考研、考公,需要全力冲刺的同学,就把目光投向了学校围墙之外。
市场需求这么大,精明的开发商和房东们当然不会错过。他们就在大学城旁边,见缝插针地盖起了这种专门面向学生出租的公寓楼。地皮要充分利用,所以楼是能盖多高就盖多高,房间能隔多小就隔多小。走进去看看,楼道通常有点暗,两边是一个接一个的防盗门,每个门后就是一个几平米到十几平米不等的独立小世界。说它是“炮楼”,除了外形,可能也暗指了这种相对封闭和密集的居住状态吧。
住在“炮楼”里,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。好处自然是自由。不用担心熄灯,不用担心打扰到室友,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。夜深人静的时候,从那些密密麻麻的窗户里透出的灯光,你知道那可能是某个同学在挑灯夜读,也可能是在玩游戏放松。那里汇聚了无数个年轻的梦想和稍显疲惫的喘息。但麻烦事也不少,比如商用电费比学校贵一大截,比如隔音效果确实不咋地,有时候还能听见邻居的动静。安全性嘛,也得自己多上心。
所以,“任丘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”这个说法,它不仅仅是一个外号。它背后是咱们学生对于个人空间的一种渴望,是市场需求催生出来的一种独特建筑形态,更是一种真实的生活选择。它可能条件简陋,可能不那么舒适,但它确实为很多人在青春的某个阶段,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安放身心、为之奋斗的“堡垒”。下次你再听到有人说起“炮楼”,想必就能会心一笑了,那指的可不是什么战场工事,而是藏着无数青春故事的学生公寓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