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中约附近学生500一次,阆中附近学生邀约一次500
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。我在阆中古城青石板路上溜达,迎面撞见俩背着书包的年轻人,边翻手机边嘟囔:“你说这阆中约附近学生500一次靠谱不?”
当时心里咯噔一下。这话听着太耳熟了,朋友圈、贴吧里总飘着类似消息。什么“阆中附近学生邀约一次500”,配图永远是模糊的侧影,文案写得跟旅游广告似的。
藏在糖衣里的鱼钩
我特意蹲在奶茶店观察了叁天。发现每到放学点儿,校门口总停着几辆没挂牌的黑车。有次亲眼看见穿校服的男生被拽上车,那司机胳膊上的青纹身看得人心里发毛。
后来在网吧厕所隔间,我瞥见用马克笔写的广告——就写着那句阆中约附近学生500一次,后面还跟串微信号。字迹歪歪扭扭的,像是有人边抖边写。
老城区修表铺的王师傅跟我说过:“这些娃儿啊,有人说是去当游戏代练,结果第二天就看见在当铺卖手机。”他拧着螺丝叹气,“那些说阆中附近学生邀约一次500的,最后哪个不是哭着回来?”
其实细想想就明白,正经兼职哪需要遮遮掩掩的?发传单一天八十都写得明明白白,偏偏这种所谓高薪活儿,永远说不清具体要干啥。
陷阱往往披着诱惑的外衣
我表弟同学差点中招。那孩子收到条私信,说只要陪逛古城两小时就能拿五百。对方特别强调“就是阆中约附近学生500一次那种”,还发来个定位——居然在河堤边的烂尾楼。
幸亏孩子机灵,发现导航路线越走越偏,半道拐进超市报了警。后来才知道,那片区上个月刚端掉个诈骗窝点,专挑学生下手。
现在有些骗局升级了,先正经让你做两天问卷调查,第叁天突然说“有个来钱快的项目”。等你反应过来,借条都签好了。这种套路由来已久,可总有人觉得厄运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。
古城墙根儿下剃头的老陈说过实在话:“天上掉馅饼的事儿,掉下来的多半是铁饼。”那些把“阆中附近学生邀约一次500”喊得震天响的,最后不是要你交押金,就是要你拍抵押证件。
其实算笔账就清楚了。现在阆中普通服务员月薪也就叁千,凭什么陪人逛两小时街就能抵别人叁天工资?这不符合市场规律嘛。
最近发现个怪现象:那些小广告开始模仿校园通知的格式了。用宋体字打印“阆中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,还假模假样盖个红章。但仔细看就能发现破绽——公章边缘有毛刺,明显是网上买的假章。
我家对门李婶的闺女遇到过更隐蔽的。对方让她假装成旅游专业学生,带游客逛古城,说这是“阆中附近学生邀约一次500”的实践项目。幸亏姑娘多问了一句要不要签实习协议,对方立马就拉黑消失了。
说真的,要是正经勤工俭学,学校就业处早就贴告示了。那些只敢在阴暗角落传播的信息,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。
昨晚路过学校围墙,看见保洁阿姨正用力擦着小广告。那股刺鼻的香蕉水味儿里,隐约还能辨认出“阆中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的字痕。阿姨边擦边摇头:“这些缺德玩意儿,专骗爹妈血汗钱读书的娃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