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首水会交流群,石首水资源交流群
最近啊,我手机里有个群聊特别活跃,名字叫“石首水会交流群”。后来不知怎么的,又多了一个“石首水资源交流群”。一开始我还纳闷呢,这俩群有啥区别?进去待了段时间才慢慢咂摸出点味道来。
先说这个石首水会交流群吧。这里头可热闹了,整天叮咚叮咚响个不停。昨天早上六点半,就有人发消息问:“长江边退水了没?现在能不能去捡石头?”下面立马跟上七八条回复,有说水还淹着的,有发实拍照片的,还有个老哥特别认真地分析:“要等下午两点退潮才好去。”感觉这群里的人都特别实在,说的都是咱们老百姓关心的事。
水里捞出来的生活经
我在石首水会交流群里见识了不少能人。有位张大爷,在江边住了六十多年,光看云彩就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。去年夏天防汛的时候,他在群里说了句“今晚水位要涨叁十公分”,结果真让他说准了。后来我问他怎么知道的,他乐呵呵地说:“江心的漩涡转得比平时急,岸边的泥鳅都在往高处跳,这些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经验。”
另一个石首水资源交流群呢,聊的东西稍微不一样。上周有人在群里发了几张照片,说是石首段江面漂着些白色泡沫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,最后联系上了环保局的工作人员。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来取样检测了,还在群里公布了结果——原来是上游一家食品厂设备故障,已经整改了。这件事让我挺感动的,原来咱们普通人也能为保护母亲河出份力。
说实话,以前我觉得水资源这种东西离我们很远,那是专家和政府操心的事。可在这两个群里待久了,想法就变了。现在拧开水龙头,我会想到这水是从哪里来的;下雨天看见路面有垃圾,会担心这些脏东西会不会流进长江。这种变化挺奇妙的,像是突然打开了另一双看世界的眼睛。
前两天群里还在讨论一件事——江边那片芦苇荡该不该清理。有人说应该清理,这样水流更顺畅;也有人反对,说那是候鸟栖息的地方。争来争去没个定论,但大家都在认真思考同一个问题:我们该如何与身边的这条大河相处?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可重要的是,我们开始认真思考了。
我特别喜欢群里那种氛围。不管是钓鱼时发现水质不对劲,还是看到有人在江边乱扔垃圾,大家都会第一时间在石首水会交流群里说一声。这种互相提醒的习惯,慢慢成了我们这群人的默契。有时候我在想,也许保护水资源就是这样简单—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从每个人的自觉开始。
如今这两个群还在我微信里活跃着。虽然聊的都是些家长里短,可细细品味,每句话背后都是对这片土地的情谊。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,而群里的对话也在继续,记录着普通人对家乡水源最朴素的牵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