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银汽车东站小巷子多少钱,白银汽车东站小巷子价格多少
路过白银汽车东站,总能看到有人站在出站口张望,嘴里念叨着“这附近的小巷子到底什么行情”。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到这问题也愣了下,这巷子里头难道还藏着什么特别的买卖?
后来跟附近开小卖部的张叔聊起来才弄明白。他捧着搪瓷缸子慢悠悠地说:“你问小巷子多少钱?这问题可太宽泛了。有人是问巷子口那家旅社的单间,有人是打听修理铺补个车胎的价钱,还有人是找那些藏在巷子深处的小吃摊。”他喝了口茶,“这么说吧,你要是在巷子尾那家面馆吃碗牛肉面,十二块管饱;要是往东走叁十米那家旅馆,钟点房四十块能歇叁小时。”
巷子里的烟火账本
我顺着张叔指的方向往里走,发现这巷子真像个微缩社会。修鞋的老王师傅说补个跟十五块,旁边手机贴膜的姑娘说最便宜的膜十块,还送个手机壳。再往深处走,竟还有个老奶奶在自家门口摆了个小摊,卖手工纳的鞋垫,五块钱一双。“这手艺现在少见喽,”她边纳鞋底边说,“孩子们都嫌赚得少,不愿学。”
有个刚从大巴下来的外地人跟我搭话,说他在找去景区的拼车。巷子中间确实停着几辆私家车,司机靠在车旁闲聊。问了下价格,到黄河石林拼车每人二十五,比站外出租车便宜十来块。不过老师傅提醒说:“最好找穿蓝马甲的那些,他们是车队登记过的,靠谱。”
说到白银汽车东站小巷子价格多少,最让人惊讶的是巷子尽头那家旧书店。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,店里全是七八十年代的旧书。“论斤卖,十五块一斤,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比废纸贵点,比新书便宜。”我在那儿翻到本1982年的《白银地方志》,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前主人的批注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卖烤红薯的大爷推着车出来,红薯按大小分五块、八块两种价钱。旁边炒面摊的老板娘手脚麻利,颠勺翻炒间香味就飘满了整条巷子。问她一天能赚多少,她擦擦汗笑道:“也就挣个辛苦钱,比打工自由点。”
回到巷子口,又碰见个问价的人。这次是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,想知道附近网吧的包夜价格。网吧在巷子拐角处,晚上十点到早上七点收二十块,还送瓶矿泉水。这价格,确实比市中心的网吧便宜不少。
站在巷口回头看,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就像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。从几块钱的小吃到几十块的住宿,从旧书到修理,每个价格背后都是普通人的生活。也许明天再来,某些价格又会悄悄变化,就像巷口那棵老槐树,叶子落了又长,而巷子里的生意,永远在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