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峨眉山站旁旧街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6:53:56 来源:原创内容

出了峨眉山火车站,往右一拐,你会看见一条不太起眼的小路。它夹在两排有些年头的居民楼中间,宽度刚好容得下两个人并肩走。说实话,第一次来的人很容易错过它——没有显眼的指示牌,也没有招揽游客的商铺,它就那么安静地待在那里,和几十米外车站广场的喧闹仿佛是两个世界。

我提着简单的行李走了进去。脚下的青石板被磨得光滑,缝隙里长出些顽强的青苔,湿漉漉的,带着刚下过雨的清新气味。午后细碎的阳光从屋檐的缺口漏下来,在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巷子两旁,老式窗台上摆着几盆蔫了吧唧的月季,晾衣竿横七竖八地伸出来,挂着的衬衫还在滴滴答答地滴水。这峨眉山站旁旧街巷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。

声音与气味

巷子里飘着一股复杂的生活气息。谁家厨房传来的炝炒辣椒味,呛得人直想打喷嚏,紧接着又是炖肉的醇厚香气。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地唱着川剧,声音不大,和着不远处麻将碰撞的哗啦声,混成一支独特的背景音。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坐在自家门槛上,慢悠悠地择着青菜,她抬眼看了看我这个生面孔,又低下头去,仿佛我不过是巷子里一阵寻常的风。

我放慢脚步,生怕打扰了这里的节奏。这里看不到游客的冲锋衣和登山杖,只有穿着背心、摇着蒲扇的大爷,和提着菜篮子、用本地话拉着家常的阿姨。他们的生活,似乎与不远处那座闻名天下的仙山并无多大关系。山是给远方客人的,而这条峨眉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才是他们自己的。

再往深处走,看到一家剃头铺子,红白蓝叁色的转筒已经锈迹斑斑。老师傅正给一位客人修面,动作不紧不慢,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。隔壁杂货店的老板娘,趴在玻璃柜台上打盹,一只黄猫蜷在她脚边,睡得肆无忌惮。这种松弛,让我这个从大城市赶来、时刻绷紧神经的人,忽然有些不知所措,甚至隐隐羡慕。

停滞的时光

我注意到一栋房子的外墙上,还保留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标语痕迹,字迹模糊,但轮廓依稀可辨。墙壁下方,是孩子们用粉笔画的歪歪扭扭的太阳和房子。不同时代的印记,就这样奇妙地重迭在一起。时光在这里仿佛是停滞的,或者说,它选择了一种更温和、更缓慢的流动方式。

站在巷子中段回头望,来时路像一条狭长的光影隧道。车站那边传来的广播声,在这里变得模糊而遥远。我突然想,那些行色匆匆的旅客,他们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奔向金顶,会不会想到,就在离火车站几步之遥的地方,藏着这样一处充满烟火人间的峨眉山站旁旧街巷呢?佛光云海是峨眉山的础面,而这里,或许是它更接地气的叠面。

巷子并不长,慢慢走也就十来分钟。快到尽头时,我看到一个卖叶儿粑的小推车,蒸笼冒着白白的热气。买了一个,糯米皮软糯,里面的芽菜肉馅咸香可口。这份热乎乎的点心,比任何纪念品都更能代表我对这条小巷的记忆。

走出巷口,重新汇入车站前的人流,汽车的喇叭声和导游的哨子声瞬间将我包围。我看着身边那些拖着行李箱、行色匆匆的旅人,他们正准备上山,或者刚刚下山。而我,因为走了这一趟,感觉自己触摸到了一个更真实、更温暖的峨眉山。那条安静的巷子,就像旅途中的一个逗号,让我匆忙的行程,有了一次深长的呼吸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