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阳喝茶快餐号,东阳品茶简餐号
这几天路过东阳老街,总能看到“东阳喝茶快餐号”的招牌在夕阳里晃悠。街对面的“东阳品茶简餐号”倒是新开了张,蓝底金字在晨光里格外醒目。两家店隔着二十米宽的青石板路,像是暗中较劲的对手。
昨儿个我实在按捺不住好奇,推开了喝茶快餐号的木格子门。老板娘正端着紫砂壶给客人续水,见生人进来,眼皮都没抬:“拼桌坐吧,普洱茉莉随你选。” 我这才注意到店里摆着六张八仙桌,每张都坐着三两个熟客。他们边剥着盐水花生,边聊着昨夜的牌局,氤氲茶香混着油炸果子的香气,倒让人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灶披间。
茶香里的市井烟火
点了一壶龙井配麻糍,刚坐下就听见邻桌大爷在念叨:“三十年的老习惯了,早晨不来这儿喝两盅,浑身不得劲。” 他说的麻糍是现打的,裹着黄豆粉和红糖汁,咬下去糯叽叽的,配着清冽的茶汤正好解腻。柜台后头的小伙子在蒸笼腾起的热气里忙碌,时不时朝外头喊一嗓子:“鲜肉烧卖好了啊!”
这倒让我想起城南新开的品茶简餐号。上周陪朋友去过一次,原木长桌上摆着青瓷茶具,菜单写着“冷泡乌龙配和牛饭”。朋友说现在年轻人都爱这般调调,可我怎么也喝不惯冰镇茶配牛排的滋味。还是老街上这喝茶快餐号实在,茶是滚烫的,点心是热乎的,连人情味都带着温度。
正想着,老板娘拎着铜壶过来添水。见我盯着墙上的价目表出神,她忽然笑了:“觉得便宜是不是?我们这的茶叶都是从松阳直接进的,不为赚钱,就为留着老主顾。” 说话间有个穿校服的男孩跑进来,掏出一枚硬币换了个茶叶蛋。这样的光景,在那些装修精致的茶空间里怕是见不着了。
变与不变的滋味
其实两家店都挂着“茶”字招牌,走的却是两样路子。喝茶快餐号守着传统,大铜壶整天在灶上咕嘟着;品茶简餐号玩出新花样,竟把抹茶粉撒进章鱼小丸子里。可要说哪个更得人心,倒让我琢磨起茶的本分来。
记得前年去杭州,在龙井村见过七十多岁的炒茶师傅。他说好茶就像做人,火候差了半分就变味。现在有些年轻人总爱往茶里加奶盖加水果,老师傅听了直摇头:“那不是把明前龙井糟蹋了?”
不过转念想想,小时候讨厌的苦茶汤,如今不也成了离不开的滋味?或许喝茶这事本就该包容些。老街坊要的是烫嘴的热茶配油条,上班族图的是冷泡茶配叁明治的利索。就像东阳这两家店,虽然门脸对着门脸,做的却是不冲突的生意。
暮色渐浓时,喝茶快餐号的灯笼亮起来了。橘黄的光晕洒在青石板上,映着往来的人影。我又要了盏普洱,看茶叶在粗陶碗里慢慢舒展开。忽然觉得,这座小城的故事,都泡在这寻常茶汤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