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火车站小巷子,聊城站旁小胡同
聊城火车站小巷子,藏着城市的另一副面孔
每次从聊城火车站出来,我都习惯性地朝右边望一望。那边,和高大气派的站房一比,简直像是两个世界。一条不起眼的聊城火车站小巷子,就静静地窝在那里,等着那些愿意拐个弯的过客。
说它是小巷子,可真没冤枉它。窄窄的过道,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,墙皮斑斑驳驳的,透露着岁月的痕迹。你要是拖着个大行李箱,在这儿走可得费点劲儿,得侧着点身子。可奇怪的是,就这么个地方,人气儿却旺得很。
我刚走进去,各种声音和味道就混在一起扑面而来。这边儿,小吃摊的老板正颠着大勺,锅里刺啦刺啦地响,一股带着酱香的烟火气直往鼻子里钻。那边儿,一家小百货店的老板娘,正用带着浓浓聊城口音的话跟人聊天,大概是老熟人吧,聊得笑声不断。
你再往里走,嘿,发现这聊城站旁小胡同里头,五脏俱全。有卖刚出炉烧饼的,芝麻香得能飘出二里地;有卖杂货的,脸盆、衣架、充电线,生活里要用的小零碎,在这儿几乎都能找到。价格嘛,自然也实在,不像车站里头,买瓶水都得掂量掂量。
我经常想,为什么这么多人爱往这儿钻?图个便宜?图个方便?可能都是,但好像又不止这些。你看那匆匆赶路的旅客,在这儿买个茶叶蛋,揣兜里就能继续赶车,解决了肚子的小麻烦。你再瞧那蹲在门口下棋的大爷,一盘棋能磨蹭一下午,这儿就是他的整个江湖。
这条小巷子,它不像那些规划得整整齐齐的商业街,它有点乱,甚至有点吵。可这份乱和吵里头,有种活生生的、热腾腾的东西。它连接着出发和归来,也安放着日常和闲适。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,穿过这条小巷,或许才算真正碰触到了这座城市的一点温度,而不是隔着火车玻璃看的那个模糊的影子。
站前广场是聊城递给远客的一张名片,光鲜亮丽。而这条聊城火车站小巷子,更像是它随手放在口袋里的一把零钱,不那么起眼,却实实在在,摸着有温度,花着也顺手。它见证了多少次离别和重逢,又听了多少句“我走了”和“回来了”。
时代总是在变,车站越建越大,速度越来越快。不知道这条小巷子,还能在这里存在多久。但只要它还在,我就会觉得,这个城市保留了一份难得的、接地气的亲切感。下次你路过聊城火车站,要是不太赶时间,不妨也拐进来看看。慢慢地走一走,感受一下这份藏在喧嚣背后的、真实的生活劲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