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州约茶上课,冀州品茶学习交流
那天路过老街,看见新开了家茶室,橱窗上贴着手写海报:"周四晚八点,冀州约茶上课"。这行字让我停下脚步,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画面。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我第一次参加冀州约茶上课纯属偶然。那天下着雨,我躲雨进了这家茶室,正好赶上他们在办活动。七八个人围坐在长桌旁,桌上摆着各式茶具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。
茶香里的相遇
主持茶课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姐,大家都叫她王老师。她说话特别有意思,不会跟你拽那些高深的茶道术语,而是像邻家大姐一样跟你唠嗑。“来,咱们先看看这泡绿茶,”她端起茶杯轻轻晃了晃,“像不像春天刚发芽的柳叶?”
那天我们尝了叁款茶,每款茶王老师都会讲它的来历,还有她跟这些茶的故事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她泡茶时那种专注的神情,仿佛整个世界就剩下眼前的这杯茶。旁边坐着的老李悄悄跟我说,他每周都来,已经坚持半年了。“在这儿不光是学泡茶,”他抿了口茶,“更像是找到了一个能让心静下来的地方。”
说来也怪,那天离开茶室时,雨还没停,但心情却明朗了许多。这可能就是茶的魔力吧,它不会立刻改变什么,但能让你在忙碌的生活里,找到片刻的宁静。
茶桌上的学问
后来的几次冀州品茶学习交流,让我对茶有了更深的理解。记得有次我们讨论该怎么泡铁观音,在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。张大爷说他习惯用滚水直接冲泡,而年轻的小陈则坚持要先用温水洗茶。
王老师听着大家的争论,笑着拿出两种不同的铁观音。“要不咱们都试试?”她说,“实践出真知嘛。”那天晚上,我们换了四五种泡法,同样的茶叶,确实泡出了不同的滋味。这个发现让在座的人都挺兴奋的。
茶凉了又续,续了又凉,但桌上的讨论却越来越热烈。这种亲身参与、互相交流的方式,比单纯听讲座有意思多了。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,也能从别人那里学到新东西。
慢慢地,我开始明白,冀州约茶上课之所以吸引人,不只是因为能学到茶知识,更重要的是那种轻松自在的氛围。在这里,没有人会评判你的泡茶手法专不专业,大家都抱着开放的心态在交流。
现在,每周四的茶课已经成了我生活里的小期待。有时候工作累了,想到晚上能去喝杯茶、聊聊天,心情就会轻松不少。茶室里的朋友们也从最初的陌生人,变成了能分享生活趣事的茶友。
前几天又下起了雨,我照例推开茶室的门,熟悉的茶香扑面而来。王老师正在摆放茶具,看见我进来,指了指桌上新到的普洱:“今晚咱们尝尝这个,听说挺特别的。”我找个位置坐下,看着窗外的雨丝,心里忽然觉得很踏实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有个地方让人慢下来,品品茶、说说话,确实是件挺幸福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