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峡品茶课程工作室,青铜峡茶艺研习学堂
沿着青铜峡老街的青石板路往前走,空气里飘来若有若无的茶香。寻着香气拐进一条小巷,一眼就能看到那家挂着原木招牌的“青铜峡品茶课程工作室”。而就在它隔壁,另一块写着“青铜峡茶艺研习学堂”的牌子,也同样引人注目。许多初次到访的人都会好奇,这两家挨着的店,到底有什么不一样?
一个专注于“品”的滋味
推开工作室的门,里面的氛围更像一个安静的茶室。几张厚实的实木茶桌,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茶具。这里的核心,就是一个“品”字。我记得第一次参加他们的品鉴课,老师没有讲太多高深的理论,而是直接泡了三杯不同的龙井。他让我们先闻,再小口吸着喝,感受茶汤在口腔里的变化。“别急着咽下去,”老师说,“让它在舌尖、舌面、舌根都停留一下,你就能喝出阳光、雨水和土壤的不同味道了。” 那种感觉真的很神奇,仿佛一下子打开了味蕾的新世界。青铜峡品茶课程工作室教的,正是这种与茶直接对话的能力。
他们有一门课特别受欢迎,叫“盲品挑战”。桌上放着五六种外形相似的生普,学员们需要通过看干茶、闻香气、品茶汤,来猜出它们的产地和年份。刚开始大家都手忙脚乱,常常把勐海的茶猜成临沧的。但慢慢地,你会发现自己的感官变得敏锐了,能捕捉到那些细微的蜜香、花香或是果香。这种学习方式,让人觉得品茶不再是件玄乎的事,而是一门可以掌握的、实实在在的生活艺术。
另一个专注于“艺”的呈现
而一墙之隔的青铜峡茶艺研习学堂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这里更注重茶的“艺”,也就是冲泡和呈现的过程。学堂里摆放着完整的茶席,从煮水器、茶壶、公道杯到品茗杯,每一件都各有讲究。我第一次去学堂时,看到老师行云流水般的冲泡动作,觉得那简直是一种视觉享受。但老师却说:“茶艺不是表演,是通过规范的动作,把一泡茶最好的滋味展现出来。” 这话让我想了很久。
在学堂里,光是一个注水的手法,就有螺旋注水、定点注水好几种。水流的大小、高低、缓急,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。我们反复练习,有时候只是为了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出水角度。说实话,这个过程需要不少耐心,但当你能完整、流畅地完成一套冲泡流程,并且泡出的茶汤真的比以前好喝时,那种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。学堂让喝茶这件事,从单纯的味觉享受,变成了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。
说来也巧,我认识的一位茶友,他每周叁去工作室练舌头,周五则雷打不动地去学堂练手法。他笑着说:“在工作室学会了怎么欣赏一杯好茶,在学堂学会了怎么泡出一杯好茶。这两件事,其实是分不开的。”
的确,品味的能力指引着你冲泡的方向,而精湛的技艺则能完美地表达出茶的品质。这两家看似侧重点不同的机构,其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茶文化体验。它们像是茶之道的两条腿,一条让你懂得欣赏,另一条让你学会表达。下次你若路过青铜峡,不妨也进去坐坐,或许你也会找到属于自己那一杯茶的滋味与仪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