驻马店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,驻马店学生服务随叫随到200元
最近在驻马店的本地论坛里,总能刷到一类帖子,标题大概都是“驻马店200块钱随叫到的学生”这种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这种描述,我心里直犯嘀咕:这到底指的是什么服务呢?后来问了个相熟的开餐馆的朋友才弄明白,原来不少本地大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,做点临时性的跑腿或兼职工作,比如送送外卖、代排队、临时帮看店铺这些。因为比较机动灵活,价格也挺实在,慢慢就被传成了“驻马店学生服务随叫随到200元”这么个说法。
我们餐馆斜对面那家打印店老板就常找这样的学生帮忙。有个周叁下午,他们店里突然涌进来好几个单位要批量印材料,根本忙不过来。老板一个电话,不到二十分钟就来了个附近师院的小伙子,利索地帮着装订、整理单据,忙活了两叁个小时。结账时老板直接给了两百块现金,那学生笑得特别开心,说这下半个月的饭钱又宽裕了些。
这种服务怎么就在驻马店火起来了
其实细想下来,这事儿能形成风气也挺自然的。驻马店高校不少,但经济水平在省内不算特别靠前,很多学生家里给的生活费刚够基本开销。想买点喜欢的书、换个手机,或者约同学出去玩玩,都得自己想办法。而本地的商家和小业主呢,又常常遇到些临时性、不太需要专业技能的人手缺口——比如周末突然客流量大增,或者需要派人去较远的地方取个急件。正式雇个人不划算,找专业公司又觉得小题大做。
这么一来,供需双方就对接上了。学生们时间相对灵活,体力好行动快;商家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机动性。两百块这个数也挺微妙——对商家来说,比正式用工便宜;对学生而言,干上叁四个小时就能挣到,比去连锁店做长期兼职时薪高,还自由。我认识的那个师院学生小林就说:“有时候一天能接两单,上午帮搬家,下午去展会发传单,这样一个月下来,自己交话费、买衣服的钱就都解决了。”
不过要说全是优点也不尽然。上个月我们这条街上有家奶茶店就遇到了点小麻烦。他们找了个学生临时顶班收银,结果赶上店里做活动,人特别多,那学生操作不熟练,弄错了好几个订单,惹得客人不太高兴。店主后来也挺无奈:“毕竟没经过系统培训,应急能力还是差了点。”所以现在有些精明的店家,会固定联系几个表现好的学生,形成相对稳定的“临时工小团队”。
这种“驻马店200块钱随叫到的学生”模式,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在年轻人赚钱观念的变化。他们不太在意所谓“面子”,觉得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挺光荣的。而且这种零散的工作方式,反而能接触到不同行业,比固定在一个地方打工见识更广。我见过一个学市场营销的学生,他就特意选择不同类型的临时工作,说是能实地了解各种生意是怎么运作的。
当然啦,作为找他们帮忙的一方,也得将心比心。虽然是临时雇佣,但该尊重的尊重,该准时结账的别拖欠。有些细心的商家会在工作结束后多给个十块二十块买饮料,或者顺手送点自家卖的小商品。这些善意举动,往往能让这些学生下次更愿意来帮忙,形成良性循环。
现在走在驻马店的大学城周边,经常能看到一些布告栏贴着各种临时工作的招人启事。内容五花八门,从帮忙遛狗到协助布置婚庆场地都有。而那句“驻马店学生服务随叫随到200元”,似乎已经成了本地小商圈里一个心照不宣的暗号,代表着一种灵活、实惠又充满活力的临时协作关系。不知道这种模式,会不会在其他类似规模的城市也慢慢兴起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