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交学生品茶工作室,古交学子茶艺交流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6:26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路过古交二中的那条老巷子,你总能闻到一阵特别的茶香。不是老茶馆那种浓烈醇厚的气味,而是带着点少年人青涩的清香。这股味道,是从巷子尽头那家“古交学生品茶工作室”飘出来的。

推开工作室的旧木门,最先看到的不是茶台,而是墙上贴得歪歪扭扭的书法作业。几个中学生正围坐在矮桌旁,盯着桌上的紫砂壶出神。“水温九十度就行,”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对同伴说,“上次就是太烫了,把龙井烫出苦味了。”他说话时鼻尖还沾着点墨汁,估计是刚写完毛笔字就跑来了。

茶香里的青春时光

说实话,我刚听说学生们在搞品茶时,还以为就是玩闹。可那个周末下午,我真正走进古交学生品茶工作室,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这群十六七岁的孩子,居然能安静地坐上一整个下午,就为了琢磨怎么把一泡铁观音泡出“观音韵”。

“我们这儿不讲究那些老派的茶道规矩,”工作室的发起人、高二学生陈雨轩给我倒了杯茶,“就是想找个地方,让同学们放学后能静下心来。”他指了指窗外操场上奔跑的身影,“打篮球是一种放松方式,品茶也是。”

茶桌对面,两个女生正在比较不同水质泡茶的效果。一个用矿泉水,一个用过滤水,她们像做化学实验一样认真记录着每一泡的口感变化。“发现了吗?这杯的回甘更持久,”扎马尾的女生把茶杯推给同伴,“可能就是水质偏软的原因。”

古交学子茶艺交流坊慢慢成了同学们的小天地。每到周四放学后,这里就会变得特别热闹。不是喧哗,而是那种充满生活气息的热闹——水壶咕嘟咕嘟地响,茶杯轻轻碰撞,偶尔爆发出“这茶真好喝”的惊叹。

说来也怪,这些孩子泡茶的方式和老师傅很不一样。他们不用那些复杂的茶具,有时就是一个简单的玻璃杯;他们不背诵那些深奥的茶谚,而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——“这茶喝起来像下雨后的青草地”、“这泡有阳光的味道”。

高叁的李悦告诉我,她来这里最初只是因为学习压力大。“第一次来的时候,我连茶叶和茶梗都分不清,”她不好意思地笑了,“但看着茶叶在热水里慢慢舒展,心情真的会平静下来。”她说现在每到考试前,都会来这儿坐一会儿,喝杯茶再去看书,效率反而更高了。

另一个男生说得更有意思:“我爸说我泡的茶比他喝了几十年茶的人泡得还有味道。其实我就是没那么多条条框框,觉得怎么好喝就怎么泡。”

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本留言册,随手翻翻,能看到各种稚嫩的字迹。“今天学会了分辨岩茶的岩韵”、“终于明白为什么爷爷整天离不开茶了”、“原来慢下来这么有意思”……这些简单的话,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。

暮色渐浓时,学生们开始收拾茶具。他们把剩下的茶叶渣倒进花盆里,说是最好的肥料;把茶杯一个个擦干放回原处,约定下周四还要再来。窗外,夕阳把教学楼染成了暖金色,而室内,茶香还在轻轻飘荡。

走出工作室,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吸引孩子们。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,能有这么一个地方,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,安安静静地做好一件事,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。古交学生品茶工作室就像校园里的一个小小的绿洲,在这里,时间仿佛走得特别慢,慢到可以听见茶叶舒展的声音,慢到可以尝出每一泡茶的细微差别。

茶香还在巷子里飘着,和放学铃声、自行车铃声混在一起,成了这个秋天最让人舒服的味道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