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义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遵义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
那天路过遵义大学城,听见几个学生边走边聊:"待会儿去炮楼那边吃饭啊?"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眼,心里直犯嘀咕——这地方明明都是教学楼和商铺,哪来的炮楼呢?
后来在小吃摊和老板闲聊才恍然大悟。他一边翻着铁板上的炒饭一边说:"喏,看见那边几栋细高的楼没?"顺着他的视线望去,确实有几栋楼显得特别醒目。这些楼都是私人盖的,窄窄瘦瘦的,却拼命往高处生长,在周边方方正正的建筑群里格外扎眼。"像不像战时修的炮楼?"老板说着自己先笑了。
炮楼里藏着什么
怀着好奇走进其中一栋,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。楼梯窄得只容一人通过,每层都被隔成十来个小单间。飘来的饭菜香里夹杂着打印机的嗡嗡声,叁楼传出吉他练习的旋律,而对门正在激烈地讨论小组作业。这些楼就像巨大的蜂巢,塞满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。
租住在七楼的小王给我算过一笔账:学校宿舍一年一千二,这里月租叁百五。虽然空间小,但能安安静静准备考研,晚上饿了还能用违规电器煮个泡面。他说话时有些不好意思,但眼神里透着自在。
市井里的烟火气
这些炮楼底层完全被商铺占领了。从复印店到麻辣烫,从考研培训班到美甲屋,密密麻麻的招牌看得人眼花缭乱。打印店老板最懂学生心思——期末时通宵营业,还免费提供速溶咖啡。水果摊的喇叭永远在喊:"芒果特价!芒果特价!"而学生们总是能精准地在收摊前捡到最便宜的果子。
夜幕降临时,烧烤摊的烟火升腾起来,成了这片区域最生动的风景。学生们围坐在塑料凳上,争论着线性代数,聊着隔壁班的恋爱八卦,偶尔也会为未来的去向发愁。孜然粉混着青春的气息,在炮楼的阴影里飘散开来。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,这些被戏称为炮楼的建筑,明明当初建得不太合规,却意外地成了大学城生态里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它们用最直接的方式,满足了学生们最真实的需求。或许在很多年后,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早已忘记教学楼的模样,却还会记得在某个狭小房间里挑灯夜读的夜晚,记得楼下那家永远分量十足的麻辣烫。
如今再听到"炮楼"这个称呼,总觉得带着几分亲切。这些看似突兀的建筑,用自己特别的方式,参与着无数年轻人的成长故事。每次看到暮色中那些亮起的窗户,就像看见了许多正在发芽的梦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