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洛阳附近初中生约见每次五百
最近在洛阳街头巷尾,总能听见有人低声谈论初中生约见的话题。那天路过老城十字街,两个阿姨在菜摊前边挑西红柿边嘀咕:“你说现在孩子都怎么想的,我家楼上那初中生,上周偷偷跑出去见网友,把我给急的...”旁边卖豆腐的大叔插嘴:“可不是嘛,现在这些孩子,给个五百块就能约出来见面,多危险啊!”
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。五百块对初中生来说可不是小数目,够买多少本参考书,多少杯奶茶啊。可他们为什么宁愿拿这钱去约见陌生人呢?我想起表姐家正在读初二的小雯,有次她妈在她书包里发现个崭新的耳机,追问之下才知道是她用见面费买的。
藏在零花钱背后的秘密
其实很多孩子并不是真缺这五百块。隔壁张老师跟我说,她班上有个女生,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每次约见陌生人,就为了有人陪她说说话。那孩子总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,却突然有了最新款的手机。后来才知道,她通过某个社交平台约见网友,每次都能拿到五百块“见面费”。
这种事在洛阳不少中学都有发生。上周我去西工区办事,正好碰上放学时间。几个穿着校服的男生在校门外角落里交头接耳,隐约听见“五百”“周末”这样的字眼。其中一个男孩兴奋地比划着:“这次见面地方我熟,保证安全...”话没说完看见我走近,他们立刻散开了。
我认识的一个初中班主任王老师挺发愁的。她说班上有个男生,原本成绩中游,最近突然阔绰起来,经常请同学喝奶茶。后来家长在手机里发现他加入了个“洛阳附近初中生约见”的群聊,群成员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。那孩子委屈地说,就想攒钱买双名牌球鞋,因为班里其他男生都有。
这种事情真不能全怪孩子。现在社交软件太方便了,随便划拉几下就能找到“赚钱”的门路。我侄女有次给我看她的手机,某个本地交友群里明码标价:“洛阳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。看得我后背发凉,这不明摆着诱导未成年人吗?
要说这些孩子,也不是不知道危险。前些天在万达广场碰到个初叁女生,她说第一次去见网友时,特意选了人多的咖啡厅,还把定位发给了好朋友。“我也怕遇到坏人,但那五百块实在太诱人了...”她说话时一直低头搓着衣角,“就想买条裙子参加毕业晚会。”
这种约见最让人担心的是后续影响。城南中学的李老师说,他们学校有个女生开始只是偶尔约见,后来渐渐沉迷这种来钱快的方式,最后连作业都找人代写。等她妈妈发现时,孩子已经陷得很深了。
其实解决方法也不是没有。新区实验中学的王校长他们搞了个“阳光成长计划”,每周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。有个曾经参与约见的女生在舞蹈社找到了自信,现在再也不去碰那些乱七八糟的约见了。她说:“在舞台上获得的掌声,比那五百块值得多。”
家长的态度也很关键。我认识个单亲妈妈,发现女儿偷偷去见网友后没有打骂,而是每周抽两天陪女儿去图书馆。慢慢地,女儿变得爱看书了,还主动退出了那些约见群聊。现在母女俩经常一起逛书店,比从前亲近多了。
这种事情需要学校和社会一起使劲。比如社区可以组织些兴趣班,让初中生放学后有地方去。我们小区最近开了个免费书法班,来报名的学生挤满了活动室。教书法的刘老师说:“孩子们握着毛笔的时候,眼神特别专注。”
说到底,孩子们选择这条路,很多时候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选择。如果学校生活更丰富些,家庭温暖些,社区活动有趣些,那些“洛阳附近初中生约见每次五百”的诱惑,自然就会失去市场。这需要咱们每个人都出份力,毕竟孩子们的笑容,比什么都珍贵。